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mó pán cǎo

磨盘草编辑

       磨盘草是锦葵科、苘麻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亚灌木状草本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磨盘草
汉语拼音mó pán cǎo
别名金花草、唐挡草、耳响草、帽笼子、磨笼子、磨龙子、印度苘麻、白麻、磨挡草、石磨子、磨谷子、磨子树
土名【潮汕地区:挨砻地堵、磨砻草、王不留行(潮阳)、下砻被哺(陆丰、惠来、普宁)、耳响草、石磨仔草(南澳)、一堆砻(潮安)】、【广东:磨仔草(广州)、假茶仔(佛山)、磨档草、耳响草(新会)、磨谷子(湛江)、磨笼草(五华)】、【福建、海南:牛响草】
拉丁文学名Abutilon indicum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国外分布: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

益处

       全草可入药,有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的功效。

毒性

       无毒。

形态特征

       枝:分枝多;

       叶: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5-9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具不规则钝齿,两面被灰或灰白色星状柔毛;叶柄长2-5厘米,托叶钻形,长1-2毫米,密被灰色柔毛,常外弯;

       花:花单生叶腋;花梗长4-6厘米,近顶端具节;花萼盘状,绿色,径0.6-1厘米,密被灰色柔毛,裂片5,宽卵形,先端尖;花冠黄色,花瓣5,长6-8毫米;雄蕊柱被星状硬毛;心皮15-20,轮状排列,花柱分枝与心皮同数,柱头头状;

       果:分果近球形,顶端平截,似磨盘,径约1.5厘米;分果爿15-20,顶端平截,具短芒,被星状长硬毛;

       种子:种子肾形,被星状疏柔毛;

识别特征

       枝:分枝多;
       叶: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5-9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具不规则钝齿,两面被灰或灰白色星状柔毛;叶柄长2-5厘米,托叶钻形,长1-2毫米,密被灰色柔毛,常外弯;
       花:花单生叶腋;花梗长4-6厘米,近顶端具节;花萼盘状,绿色,径0.6-1厘米,密被灰色柔毛,裂片5,宽卵形,先端尖;花冠黄色,花瓣5,长6-8毫米;雄蕊柱被星状硬毛;心皮15-20,轮状排列,花柱分枝与心皮同数,柱头头状;
       果:分果近球形,顶端平截,似磨盘,径约1.5厘米;分果爿15-20,顶端平截,具短芒,被星状长硬毛;
       种子:种子肾形,被星状疏柔毛;

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生长适温在25-30℃,不耐寒,一般土壤均能种植,较耐旱,喜肥,在疏松而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茂盛;
       物候期:花期7-10月。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生长环境

       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带,如平原、海边、砂地、旷野、山坡、河谷及路旁等处。

化学成分

全草含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和异土木香内酯(isoalantolactone),没食子酸(gallic acid);地上部分含亮氨酸(leucine),组氨酸(histidine),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对-香豆酸(coumar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对-β-D-葡萄糖氧基苯甲酸(β-D-glucosyloxybenzoic acid),葡萄糖基-香草酰基葡萄糖(gluco-vanilloyl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粘液质(mucilage)及C22-C44。烷烃(alkane);花含棉花皮素-8-葡萄糖甙即棉花皮甙(gossypetin-8-glucoside,gossypin),棉花皮素-7-葡萄糖甙即棉花皮异甙(gossypetin-7-glucoside,gossypitrin),矢车菊素-3-芦丁甙(cyanidin-3-rutinoside)。磨盘草还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β-蒎烯(β-pinene),丁香烯(caryophellene),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桉叶素(cineole),牻牛儿醇(geraniol),牻牛儿醇乙酸酯(geranylacetate),榄香烯(elemene),金合欢醇(farnesol),龙脑(borneol)及桉叶醇(eudesmol)等。

药用价值

       功效: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温馨提示:
       同种中药在不同药典记载的药性不尽相同是因:主张不一、运用不一;
       究其原因有:因地而异或因医而异。
 

相关文化

       砻,就是潮汕的土砻。臼,就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的、中间凹下的舂米的器具。
       用土砻把稻谷(米粒)挨成米,其实就是脱壳的过程。随着土砻转盘转动,就会发出“地堵、地堵”的声音。而舂米的时候,需要用一只脚踩着舂米杵的末端,所以舂米杵与稻谷、臼碰撞,会发出“叩叩叩”的声音,所以就在潮汕部分地方有了“挨砻地堵,舂米叩臼”的俗语。
       由于磨盘草的果实跟土砻长得非常相似,因此,在潮汕地区人们也将磨盘草称作“挨砻地堵”。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