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bí qí

荸荠编辑

       荸荠(学名:Eleocharis dulcis (N. L. Burman) Trinius ex Henschel,1833)是莎草科、荸荠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也叫荸荠,扁圆形,皮赤褐色或黑褐色,肉白色,可作蔬菜或水果,可制淀粉。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荸荠
汉语拼音bí qí
别名田荠、田藕、马蹄、木贼状荸荠、水栗、芍、凫茈、乌芋、菩荠、地栗、土栗、刺龟儿
土名【潮汕地区:钱葱】
商品名荸荠、马蹄
拉丁文学名Eleocharis dulcis
拉丁文异名Scirpus tuberosus、Andropogon dulcis、Scirpus plantagineus、Eleocharis kuroguwai、Eleocharis plantaginea
命名者及年代(N. L. Burman) Trinius ex Henschel,1833

分布范围

       在国外,荸荠主要野生分布于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国家的池沼、滩涂等低洼地带。分布于西方国家的荸荠大约于17世纪引入。

       中国自西汉时已有栽培记载,目前有20余种和一些变种。除高寒地区外,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而经济栽培则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目前,荸荠栽培已经形成了几个著名产区,如广西桂林,浙江余杭,江苏高邮和苏州,福建福州,湖北孝感、团风、沙 洋,安徽庐江县杨柳乡和宣州等。

益处

       可作蔬菜或水果,可制淀粉。

形态特征

       生活型:秆多数,丛生,直立,圆柱状;
       株: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多数横隔膜,干后稈表面现有节,但不明显,灰绿色,光滑无毛;

       茎:秆丛生,圆柱状,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横隔膜,干后有节,灰绿色,平滑;秆基部具2-3叶鞘,无叶片,鞘长2-20厘米,绿黄、紫红或褐色,近膜质,鞘口斜截;

       叶:叶缺如,只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近膜质,绿黄色,紫红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顶端急尖;
       花:小穗圆柱形,长1.5-4厘米,宽6-7毫米,具多花,基部有2鳞片无花,抱小穗轴一周,余鳞片均具1两性花;鳞片松散覆瓦状排列,宽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长3-5毫米,宽2.5-3.5毫米,背面灰绿色,近革质,边缘淡黄色干膜质,具淡棕色细点,中脉明显;下位刚毛7,长于小坚果1.5倍,有倒刺;柱头3;

       果: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长约2.4毫米,顶端不缢缩且具领状环,棕色,具四至六角形网纹;花柱基扁,三角形,宽为小坚果1/2;

识别特征

       株: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多数横隔膜,干后稈表面现有节,但不明显,灰绿色,光滑无毛;
       茎:秆丛生,圆柱状,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横隔膜,干后有节,灰绿色,平滑;秆基部具2-3叶鞘,无叶片,鞘长2-20厘米,绿黄、紫红或褐色,近膜质,鞘口斜截;
       叶:叶缺如,只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近膜质,绿黄色,紫红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顶端急尖;
       花:小穗圆柱形,长1.5-4厘米,宽6-7毫米,具多花,基部有2鳞片无花,抱小穗轴一周,余鳞片均具1两性花;鳞片松散覆瓦状排列,宽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长3-5毫米,宽2.5-3.5毫米,背面灰绿色,近革质,边缘淡黄色干膜质,具淡棕色细点,中脉明显;下位刚毛7,长于小坚果1.5倍,有倒刺;柱头3;
       果: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长约2.4毫米,顶端不缢缩且具领状环,棕色,具四至六角形网纹;花柱基扁,三角形,宽为小坚果1/2;

习性

       物候期:花果期5-10月;
       荸荠生长适应性较强。

营养价值

       据测定,每100克荸荠鲜品中,含碳水化合物21.8g,蛋白质1.5g,脂肪0.1g,粗纤维0.5g,钙5mg,磷68mg,铁0.5mg,胡萝卜素0.01mg,VB10.04mg,VB20.02mg,VC3mg。
       每100克鲜荸荠肉中含水分84克,所以它经常会被用来做饮料,和雪梨以及蜂蜜搭配便是一道润燥清肺的好饮品; 

人工繁殖

种植田块选择
        土壤的类型及质地对荸荠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明显,荸荠根系分布较浅,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量大,球茎生长要求土深30cm左右。荸荠栽培田块的选择标准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18-20cm,有机质含量20g/kg以上,土壤pH5.5-7.5。水源丰富、排灌便利、远离污染源、轮作3年以上的壤土和青紫泥水田。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是实现荸荠高产优质栽培的前提和基础。浙江地区可选用适宜本地环境的名优品种,如余杭大红袍、店头荸荠等。准备种荠时注意种荠的完整性与典型性,剔除受损、个小、干瘪、皮色不均的种荠。

育苗
       育苗是荸荠栽培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是高产、优质的基础和保证。目前生产中主要有2种育苗方式:球茎育苗和分株育苗。不同育苗方式的育苗时间、播种技术、秧田管理、移栽标准等均有所差异。分株育苗时间较早,在每年的4月中旬进行,用种量少,经过育苗、假植扩繁增加苗数后移入大田。球茎育苗是传统的育苗方式,在每年的6月中旬进行,小田育苗,大田定植,省略假植扩繁环节,缩短了荸荠生产劳动的时间。

育苗准备
        选择条件良好的秧田,播前15天灌水翻耕泡田,播前3-5天进行第2次翻耕,施基肥,每667m2施过磷酸钙25kg、复合肥(N-P-K为18-8-16,下同)15kg。翻耕后做畦,畦宽150cm、高10cm,沟宽30cmo做畦后灌水,播种前一天排干水。挑选健壮、饱满的种荠进行催芽,催芽前将洗净种荠的正头芽尖剪去0.2-0.3cm,清水浸泡48h,剔除漂浮种荠,取出沥干。

球茎育苗
        球茎育苗宜在6月中旬至7月初进行。育苗时间20-25天,育苗期间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t,夜间15-20t。按大田种植面积进行秧田播种,每667m2大田种荠用量20-25kg。将种荠按株距3-5cm、行距3-5cm排入秧田,顶芽朝上按入泥中1cm。播种后,白天搭小拱棚覆盖遮阳网保持棚内温湿度,当苗高10cm时去除小拱棚。育苗期间共施肥2次,第1次在苗高10cm时,每667m2施尿素3-5kg;第2次在大田定植前7天,每667m2施复合肥5kg或尿素5kg出芽前蛙沟灌浅水,保持畦面湿润。当顶芽出土转绿且植株有新根长出时灌水,保持水层1-3cm。

分株育苗
        分株育苗可有效节约生产所需的亭荠种球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是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分株育苗宜在4月中旬进行。按大田种植面积进行秧田播种,每667m2大田用种量为15-25个种球。种荠按1cm间距排种,顶芽朝上,覆盖湿润的轻壤土或有机肥,厚度以遮住顶芽为宜。催芽期间保持苗床湿润。搭小拱棚保持密闭,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时中午通风1-2h(小时),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延长通风时间。移植前5天揭膜炼苗,5月上旬,幼苗高20-30cm时连同种球一起挖出移入秧田进行假植扩繁,舍弃元种球、簇生而纤细的幼苗。根系入土深度5-8cm,株距110cm,行距120cm。荸荠生长过程中会从芽基部分囊产生新的腋芽和匍匍茎,匍匍茎的节和顶端又能产生新芽,每个新芽可在分株后独立生长成苗并可继续进行分靡。因此,荸荠定植前的假植扩繁可大幅度提高幼苗数量。秧苗成活后,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1次预防病害,每667m2施尿素5kg。栽植30天后,每667m2施复合肥15kg。定植到大田前7天,每667m2施尿素5kg、硫酸钾5kg,或每667m2施复合肥10-15kg。田间持续保持水层2-4cm。

大田栽植
        荸荠是当年种植、当年采收的作物,栽植时期和密度不仅影响植株生长情况,也关系到产量和病虫害发生程度。

栽植前准备
        选择符合选地标准的田块,移栽前15天灌水翻耕泡田,耕深20cm翻耕整地前,每667m2施腐熟既肥1500-2000kg或符合NY525规定的商品有机肥500-600kg、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30-40kg,以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充足,为荸荠苗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

栽植方法
        大田栽植宜在7月中下旬、幼苗高30-45cm时进行。定植前3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荸荠幼苗预防秆枯病;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侧倍液喷施幼苗预防白禾螟。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根16-24h(小时)。
        球茎苗移栽时,将秧苗连种球一同挖出,田间保持株距80cm、行距80-100cm,大田栽植时间越迟,移栽密度越小;分株苗移栽时,1株大苗带2-3个小分囊苗为1丛,剔除弱苗和雄苗田间保持株距40cm、行距50-60cm,当幼苗高度超过45cm时,宜割去梢头。定植时将秧苗插入土中,深度为8-10cm,每穴定植1丛幼苗。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荸荠苗大田移栽成活后到封行前,结合施肥宜人工除草2-3次。中耕除草时要求杂草入泥,不露出水面,同时不损伤荸荠叶状茎和匍匍茎,若发现病株、弱株应及时拔除并补苗。

肥料施用
        大田移栽成活后结合中耕除草共追肥3次。第1次施催苗肥,移栽后20天每667m2施尿素5.0-7.5kg;第2次施分冀肥,移栽后25-30天每667m2施菜籽饼肥50kg、复合肥10-15kg、硫酸钾5.0-7.5kg,或每667m2施复合肥10-15kg、硫酸钾3.5kg;第3次施结荠肥,秋分前后每667m2施复合肥40-50kg、硫酸钾7.5-10.0kg。

水层管理
        幼苗定植时田间灌水深度宜2cm;秧苗成活后逐渐加深至4-7cm;分株分冀期水深2-3cm。开花结荠期水深2-4cm;球茎膨大期水深4-7cm;球茎成熟期水深0-2cm;采收前15-20天排干田间水分。如春季采收,则冬季田间仍保持湿润。分株分囊期如果田中浮萍过多或有机肥施用过多,可排水晒田2-4天,晒至田面湿润小开裂为宜,结面(泥巴表面硬,里面软时)后立即复水。

病虫害防治
        荸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有秆枯病(俗称荸荠瘟)、枯萎病等,主要虫害有白禾螟等,有害生物有福寿螺等。防治病虫害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        物理防治等方法,如采用杀虫灯、粘虫板、昆虫性诱剂等诱杀害虫,引入天敌抑制有害生物扩张;当病虫害数量过多、危害植株生长时,应结合化学防治,优先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秆枯病: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喷洒,或在移栽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根,或在移栽成活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施用次数不超过3次,每隔21天喷1次。
        枯萎病:可在发病初期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喷洒1次,或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500倍液喷洒2-3次,每隔21天喷1次。
        白禾螟:在卵孵化高峰前2-3天可用15%茚虫威悬浮剂1500-2500倍液喷洒,或在卵孵化高峰后1-2天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6000倍液喷洒,或在卵孵化高峰至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洒。
        福寿螺:每667m2可用6%四聚乙醒可湿性粉剂400-500g撒施,或用50%杀螺股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0-80g拌土撒施。

采收
        荸荠1年只栽培1茬,不能周年生产,市场供应有旺季、淡季之分。采收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待地上部枯黄倒伏、地下球茎成熟至皮色呈深红褐色时采收为宜。球茎成熟后,地上枝茎枯死,受力极易断裂,不能直接拔取。目前荸荠采收仍旧采用传统的手工挖掘方式:一是利用简易工具采收,即在比较湿润的田块,用叉或钉把等工具刨开泥土,然后用于捏出球茎;二是纯手工采收,即在田间积水泥田,于插入泥土中捏出球茎。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