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o fù liàn shé

草腹链蛇

       草腹链蛇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无毒蛇,俗名黄头蛇、花浪蛇、土地公蛇、草尾仔蛇。
       草腹链蛇是无毒的小型蛇类,体长最大约90公分,体色为灰褐色和黄褐色花纹交错,身体前半部有明显的黑色横纹,横纹两端各有一白色斑点。全身由链状花纹交织,体背侧有两条黄色的线纵贯到尾端。幼体头和颈部是红色,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变成灰色。
       日行性,性情温和,体冷。特别喜食蛙类、树蛙,偶尔也吃昆虫。卵生。主要生活于水域附近,栖息于平原、高原、盆地、低海拔山区以及河边、溪流、山坡、路边、水田边、农垦地、草生地。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15至1880米。
       半水栖日行性为主,好出现在及干净的沟渠,近年来由于农药的使用,数量大幅减少。体型不大最大约90公分,全身由链状花纹交织,体色斑驳。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草腹链蛇
汉语拼音cǎo fù liàn shé
别名黄头蛇、草游蛇、花浪蛇、斑背蛇、土地公蛇、草尾仔蛇
土名【潮汕地区:黄头娘】、【台湾:土地公蛇】
拉丁文学名Amphiesma stolatum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分布范围

       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海南、香港、台湾、广东(全省广泛分布)。国外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各国。

毒性

       此蛇是无毒蛇,被咬后为了防止细菌感染请立刻将血水挤出,此蛇咬一口就松口,牙齿比较锋利。野生草腹链蛇不会主动攻击人,看见人会拼命逃窜,所以遇到此蛇切记不要慌张。

稀有程度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头椭圆。吻鳞宽约倍于高,其背见部分小于鼻间鳞沟。鼻间鳞前端比后端狭,长大于宽;前额鳞方形,长略等于宽,其间沟等于鼻间鳞沟;额鳞五边形,长大于宽,其长大于其至吻端距离;顶鳞大于额鳞,其间沟等于额鳞长。颊鳞1;眶前鳞1;眶后鳞3,眶上鳞1;眶下鳞0;前颞鳞1;后颞鳞2;上唇鳞8枚(多数为2—3—3,少数是3—2—3式);下唇鳞10枚,(个别9枚);背鳞起棱,仅最外一行光滑无棱,背鳞行数均为19—19—17行;腹鳞144~163,尾下鳞双列,24~74双。体色一般为淡灰色,在背中线有一些淡黑色的横斑,横斑两侧有浅色点,这些浅色点连缀成浅色纵带,腹面白色,喉部黄色。

习性

       生活在南方农村的菜地、水田边、鱼塘边、住宅附近、水质较清草较密的地方,性情温和,体冷,常在早上中午出现,在路边或用石头磊起的墙基上晒太阳;卵生,6—7月产卵,每次产卵5~10枚,8—9月间孵出,仔蛇全长约150 mm。幼蛇捕食小鱼和蚯蚓等,成体主要捕食蛙类。
       野生草腹链蛇不会主动攻击人,看见人会拼命逃窜,所以遇到此蛇切记不要慌张。此蛇是无毒蛇,万一被咬后为了防止细菌感染请立刻将血水挤出,此蛇咬一口就松口,牙齿比较锋利。

繁殖方式

       卵生,6-7月产卵,每次产卵5-10枚,8-9月间孵出,仔蛇全长约15cm。幼蛇捕食小鱼和蚯蚓等。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