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zhōng huá biē

中华鳖编辑

       中华鳖,又名水鱼、甲鱼、团鱼,龟鳖目鳖科动物,是常见的养殖龟种。
       野生中华鳖在中国、日本、越南北部、韩国、俄罗斯东部都可见。水栖性,常栖息于沙泥底质的淡水水域。有上岸进行日光浴的习性。肉食性,以鱼、虾、软体动物等为主食,多夜间觅食。野生中华鳖寿命在60岁以上
       中华鳖没有有效的亚种分化,却存在着地理变异。日本的鳖曾被称为T.japonicus。舟山群岛上的鳖种群也曾被称为T.tuberculatus。常把这些种名作为中华鳖的同物异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中华鳖
汉语拼音zhōng huá biē
别名水鱼、甲鱼、团鱼
土名【广东珠三角、香港:水鱼】、【潮汕地区:脚鱼】
商品名甲鱼
拉丁文学名Trionyx Sinensis
英文学名Soft-shell Turtle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北部、韩国、俄罗斯东部,也被引入泰国、马来西亚、夏威夷等地。

       中华鳖在中国广泛分布,除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产,近年在新疆地区也发现有野生中华鳖,但相对于产量来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产量较高。

习性

       中华鳖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溪中。在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活动较频繁,有时上岸但不能离水源太远。能在陆地上爬行、攀登,也能在水中自由游泳。喜晒太阳或乘凉风。
       民间谚语形容鳖的活动是“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柳荫栖,秋天凉了入水底,冬季严寒钻泥潭”。夏季有晒甲习惯,寒冷的冬季会冬眠,翌年开始苏醒寻食。喜食鱼虾、昆虫等,也食水草、谷类等植物性食物,并特别嗜食臭鱼、烂虾等腐食,耐饥饿,但贪食且残忍,如食饵缺乏还会互相残食。性怯懦怕声响,白天潜伏水中或淤泥中,夜间出水觅食。

繁殖方式

       中华鳖4~5月水中交配,待20天产卵,多次性产卵,至8月结束。通常首次产卵仅4~6枚,在繁殖季节一般可产卵3~4次,5岁以上雌鳖一年可产50~100枚。卵为球形,乳白色,卵径15~20毫米,卵重为8~9克。其选好产卵点后,掘坑10厘米深,将卵蛋产于其中,然后用土覆盖压平伪装,不留痕迹。经过40~70天地温孵化,稚鳖破壳而出,1~3天脐带脱落入水生活。
       卵及稚鳖常受蚊、鼠、蛇、虫等的侵害。产卵点一般环境安静、干燥向阳、土质松软,据研究观察,其距离水面的高度可准确判断当年的降雨量。寿命可达60龄以上。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