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yà dá bó lā xiàng guī

亚达伯拉象龟编辑

       亚达伯拉象龟(学名:Geochelone gigantea):是龟鳖目、陆龟科、象龟属的爬行类动物。成年雄龟的甲壳平均长度为120厘米,体重达250千克。雌龟比雄龟小,平均甲壳长90厘米,体重160千克。头大,颈长。具有高而粗的圆顶甲壳,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侧9片,前后缘略呈锯齿状,微向上翘起;颈盾1片;臀盾单片,较大。背甲、四肢和头尾均呈深灰色、青黑色至黑色。
       栖息于各种各样的生境中,包括灌木林、红树林沼泽、沿海沙丘和海滩。主要在清晨和傍晚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内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尝试交配、伸展、行走、进食、睡觉和排便。在一天的剩余时间内休息。休息时,它们的腹甲(壳的腹侧部分)贴在地面上,四肢和头部略微缩回。该物种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当地木本植物的茎、叶、芽等为食,偶尔也会食用腐肉。由于在自然栖息地很少有新鲜的水可以供亚达伯拉象龟饮用,因此,它们多从食物中获得大部分身体所需的水分。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亚达伯拉象龟
汉语拼音yà dá bó lā xiàng guī
别名阿尔达布拉象龟、塞舌尔象龟、达丁巨龟、阿诺德巨龟
拉丁文学名Geochelone gigantea
英文学名Aldabrachelys gigantea
命名者及年代Schweigger, 1812

分布范围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亚达伯拉象龟的主要族群居住在塞舌尔的亚达伯拉群岛上。广布于亚达伯拉岛的陆地区。由于群岛得到了保护,较小人类的影响,所以岛上共有约10万只亚达伯拉象龟,是世界上最大的族群。另有一些族群被引进到留尼汪岛、毛里求斯和罗德里格斯岛公园保护区附近,这群龟是被圈养的。

稀有程度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1996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种群现状
亚达伯拉环礁在1976年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在岛上没有居民居住,也没有任何的人工设施破坏环境,只有在亚达伯拉本岛上,有着一所自然研究中心。由于人烟罕至的原因,也因此亚达伯拉象龟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陆龟族群。而亚达伯拉象龟的族群规模约为加拉帕戈斯象龟的五倍以上。
亚达伯拉象龟是印度洋中少数存活的物种之一。由于多年的偷猎和侵犯,它们被认为是脆弱易危的物种。 这些乌龟的易地放养一直不成功,部分原因是对与人类相关的栖息地相互作用的关注不足。人类的偷猎活动大大威胁了未来生存的数量的增长机会。
自1960年代以来,公众的关注已大大增加,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 根据《塞舌尔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法》的塞舌尔群岛基金会(SIF)一直在管理亚达伯拉象龟的相关事务。1982年,亚达伯拉环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形态特征

       成年雄龟的甲壳平均长度为120厘米,体重达250千克。雌龟比雄龟小,平均甲壳长90厘米,体重160千克。头比较小,尖,被鳞片覆盖。具有高而粗的圆顶甲壳,背甲中央高隆,甲壳在头部随着长度而变低,靠近尾部的地方越来越宽,尾巴更长,更粗。该物种龟壳(或上壳)有一个通常可见的小颈板,这是其他巨龟中所不具备的特征。雄性有一个凹陷的腹部壳,有助于交配。它们的脖子长,有助于食物收集。背甲、四肢和头尾均呈深灰色、青黑色至黑色。每片椎盾和肋盾均有不规则黑斑,皮肤松皱。四肢和头部被骨鳞覆盖。它们是行动缓慢的动物,四肢短而粗壮,后腿像大象一样呈圆柱形和柱状。厚实,通常是骨鳞片覆盖。脚趾短而两节。短而圆,几乎是扁平的脚,有助于在沙地上行走。
       该物种的壳型主要有两个类型。在栖息地提供的食物主要是在地面上取得时,脖子上的壳会呈一个圆顶形与令颈部可向下延伸。在栖息地提供的食物主要是在更高的环境取得时,顶壳会更平坦,以方便颈部自由向上延伸进食。
       幼龟甲壳是黑色且有光泽。随着它们的生长,龟壳体组织会同心地添加,并以径向条纹或生长环为特征。 随着生长的继续,头部向外突出,而四肢则变得更大,更结实。

习性

行为
       亚达伯拉象龟主要在清晨和傍晚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内活动。它们在这些时期从事各种活动,包括尝试交配、伸展、行走、进食、睡觉和排便。在一天的剩余时间内休息。休息时,它们的腹甲(壳的腹侧部分)躺在地面上,四肢和头部略微缩回。大型雄龟的甲壳高出地面,四肢完全垂直伸展。在食物丰富的地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中都可以看到亚达伯拉象龟。受到威胁时,亚达伯拉象龟会迅速撤下头走开。该物种在浏览时会完全伸开脖子,偶尔会靠在树上。已知亚达伯拉象龟会在栖息地之间季节性移动。在干旱季节,则会平均分散在各个生境中。第一次降雨时,此龟会向开阔的草原和沿海灌木丛地区迁移。
       亚达伯拉象龟会单独和群体生活,大多倾向聚集于开阔的草原上。而它们最活跃的时间便是早上花时间寻找食物的时候。它们会挖地下洞穴或在沼泽中休息,令天气炎热时可以降温。它们是优秀的游泳者,拥有自然的浮水力。

食性
       亚达伯拉象龟是草食动物,主要以当地木本植物的茎、叶、芽等为食,偶尔也会食用腐肉。由于在自然栖息地很少有新鲜的水可以供龟只饮用,因此,它们多从食物中获得大部分身体所需的水分。
       在人工饲养中,已知亚达伯拉象龟喜欢吃水果,例如苹果、梨、西红柿、香蕉、胡萝卜、豌豆、豆类、杏仁和压缩的蔬菜颗粒。

繁殖方式

       性成熟是由大小而不是年龄决定的;大多数亚达伯拉象龟通常在25岁左右就达到其成年大小的一半时就开始繁殖。亚达伯拉象龟的生长可能是不连续的且是偶发的,并且研究表明,生长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慢。
       仅在清晨或傍晚活跃时尝试进行交配。坐骑起因于偶然的相遇,但雄龟在交配季节可能会经历一段性活动增强的时期。交配尝试的开始始于雄龟接近雌龟,并在颈部完全伸展的情况下爬上背部。到达这个位置后,雄龟推开自己的前额,并以4秒钟的间隔向前推。雄龟每次发出推力时都会发出呻吟或咕咕声,最多执行44次推力。有时,雄龟似乎会咬雌龟的头。通常,雌龟会对雄龟的坐骑做出反应,即走开或将自己支撑在前腿上,迫使其后方掉入地下,使雄龟脱离。雄龟似乎在选择潜在伴侣方面是混杂的,并非所有的龟都一定是雌龟。一种选择标准是伴侣的相对大小。甲壳长度为50厘米或以上的雄龟通常只会选择45-65厘米之间的较小伴侣。大多数交配尝试都不成功。
       繁殖季节在2-5月。雌龟在一个浅而干燥的巢中产下4-14枚橡皮卵,其中可孵化的不到一半。孵化期主要取决于温度:在温暖的温度下,孵化持续110天,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孵化大约250天后,在10-12月之间会孵出幼体。像其他陆龟一样,亚达伯拉象龟将卵产在安全的巢穴中之后,也不再关心它们的幼龟。幼龟孵出后会自行爬出巢穴。
       象龟是这个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之一,亚达伯拉象龟亦被认为平均寿命会超过200岁。阿德维塔(Adwaita;约1750年——2006年3月23日),梵文意为“独一无二的”,是世界上活的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为一只雄龟亚达伯拉象龟。生存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座动物园内。根据历史记录,它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将军罗伯特·克莱夫的宠物,在到动物园之前曾长期生活在罗伯特的庄园里。阿德维塔是英国船员从塞舌尔群岛捕获的象龟,后将它当做礼物送给罗伯特。1875年,该龟被动物园的创始人送至动物园之后直到2006年去世一直生活在动物园四周有篱笆的场地中。2006年3月,它在印度加尔各答动物园死亡,阿德维塔据说是有史以来寿命最长乌龟,它死时的年龄为255岁。

生长环境

       亚达伯拉象龟是陆生动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生境中,包括灌木林、红树林沼泽、沿海沙丘和海滩,每种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植被。在称为“白金”(platins)的草原上发现了最多的陆龟。由于长期的大量放牧,某些地区已发展出一种被称为“乌龟草皮”(tortoise turf)的栖息地,其中生长着多种草和草本植物,是几种较小物种的天然栖息地。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