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āo jiǎ lù guī

凹甲陆龟编辑

       凹甲陆龟(学名:Manouria impressa)是陆龟科、凹甲陆龟属动物。背甲长212-238毫米,宽151-175毫米,高85-89毫米。头适中,头宽39.5毫米。前额鳞2对;额鳞颇大;头后及颈部被以镶嵌排列的小鳞。吻较尖出,超出下颚,并向内侧下切;上颚缘平直,无细锯齿。背甲高隆,但椎盾及肋盾中央凹陷;前后缘呈强烈锯齿状,并向上翻翘;颈盾大,三角形;椎盾5枚,第1枚几呈正方形,第2-4枚宽大于长;肋盾较宽,与相邻椎盾等宽或略宽;臀盾2枚,下包至体缘再往上翻翘。腹甲大,前后缘均有明显的凹缺;腹盾缝>肱盾缝>股盾缝>肛盾缝>喉盾缝>胸盾缝;腋盾甚小,胯盾大。四肢粗壮呈柱状,覆有多列强角质大鳞,指5爪,趾4爪。尾短,末端有角质尖突,尾基两侧有1对角质强棘,雄性尤为强大。
       凹甲陆龟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高山地区。成体生活于山溪旁的岸边,幼龟可爬上岸边横置于树干上晒太阳。远离水域,分布区窄。以竹笋、嫩草、果子为食。性情怯弱,受惊时,头缩入壳内,立即又伸出,不断重复,且嘴中不断发出“哧、哧”的放气声。被人抓住后,会张嘴咬人。凹甲陆龟恋窝性较强,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场所。分布于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中国。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凹甲陆龟
汉语拼音āo jiǎ lù guī
别名麒麟陆龟
拉丁文学名Manouria impressa
英文学名Impressed Tortoise
命名者及年代Günther,1882

分布范围

       分布于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海南、云南、湖南、广西等省。

稀有程度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0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林业部、农业部1989年发布)——Ⅱ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发布)。

形态特征

       背甲长212-238毫米,宽151-175毫米,高85-89毫米。头适中,头宽39.5毫米。前额鳞2对;额鳞颇大;头后及颈部被以镶嵌排列的小鳞。吻较尖出,超出下颚,并向内侧下切;上颚缘平直,无细锯齿。背甲高隆,但椎盾及肋盾中央凹陷;前后缘呈强烈锯齿状,并向上翻翘;颈盾大,三角形;椎盾5枚,第一枚几呈正方形,第二至第四枚宽大于长;肋盾较宽,与相邻椎盾等宽或略宽;臀盾2枚,下包至体缘再往上翻翘。腹甲大,前后缘均有明显的凹缺;腹盾缝>肱盾缝>股盾缝>肛盾缝>喉盾缝>胸盾缝;腋盾甚小,胯盾大。四肢粗壮呈柱状,覆有多列强角质大鳞,指5爪,趾4爪。尾短,末端有角质尖突,尾基两侧有一对角质强棘,雄性尤为强大。一头骨具一骨质颧弓,方轭骨与眶后骨、鳞骨相接;顶骨后缘达上枕骨前部;翼骨蝶形;上颚无凹缺和锯齿;咀嚼面后部有弱嵴;下颚冠骨突弱。颈板1枚,甚大;椎板8枚,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参差排列;肋板8对,宽窄错落排列,肋骨头端纤细;臀板分上下二半;缘板11对;椎板与肋板在青壮年前中空不愈合。腹甲与背甲以骨缝相连,甲桥发达;腋柱和胯柱细弱。肱胸盾缝与内腹板后端相切。
       生活时,背甲黄褐色,椎盾及肋盾边缘黑褐色,常有暗色辐射斑;腹甲黄褐色,缀有暗褐色斑块或辐射线。头、四肢、尾黑褐色。

习性

       凹甲陆龟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高山地区。成体生活于山溪旁的岸边,幼龟可爬上岸边横置于树干上晒太阳。远离水域,分布区窄。以竹笋、嫩草、果子为食,人工饲养条件下,喂食蔬菜、瓜果等。白天隐蔽,晨昏活动。其适宜的生活温度为20-30℃,气温高于30℃时,对水的依赖性增强,频繁饮水,有时会在水洼中静卧几分钟。气温低于18℃时,龟活动量减少,会在沙土中或洞穴中逐渐进入冬眠状态。
       凹甲陆龟性情怯弱,受惊时,头缩入壳内,立即又伸出,不断重复,且嘴中不断发出“哧、哧”的放气声。被人抓住后,会张嘴咬人。凹甲陆龟恋窝性较强,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场所。

繁殖方式

       卵生。雨季繁殖。每窝产卵约为12枚。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