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qú sōu

蠼螋编辑

      蠼螋( earwig Furficulidae)是革翅目,蠼螋科的统称。体长4mm~35mm,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触角丝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体表革质,有光泽;前翅特化为极小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圆形,常露于前翅外;尾须铗状;无产卵器;腹部第3节、第4节腺褶能分泌特殊臭气驱敌;体尾末端有一对钳状尾铗用于防御。寒带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卵成串产于土表洞穴中,两性同居,有保护子代、喜夜行习性,杂食性;果树害虫的捕食者,少数种为害花卉、储粮、储藏果品、家蚕及新鲜昆虫标本,有的是蝙蝠和鼠的体外寄生者。我国已记载211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蠼螋
汉语拼音qú sōu
别名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
拉丁文学名Labidura riparia
英文学名earwig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 1773

形态特征

      腹部有由尾须特化而来的钳状或镊状的尾铗。除蝠螋亚目和鼠螋亚目成员的尾铗已缺失之外,1900多种蠼螋中的大多数都有尾铗。两性的尾铗在形状和大小上有所不同。尾铗是一种多功能的器官,求偶和防御时均可用,有时也用于清洁和折叠后翅。
      蠼螋的扁平的背腹区分明显,体型狭长,体长一般4~50毫米,仅有一种蠼螋的体为前口式,换句话说,它们有向前突出的下颌,细长,呈念珠状;感官系统中,触觉和嗅觉起重要作用,为了感知外部环境,它们的触角总是在不停地动;蠼螋的复眼很大,但缺少单眼;前翅短小,通常都够不着腹部第三节;扇形的后翅在静止时通常折叠于前翅之下;有些种类的蠼螋完全没有翅膀。由于体节具有可伸缩的特性,蠼螋的腹部可以自由弯曲。尾须成钳状,不分节。蠼螋的体色呈褐色、黑色、棕黑色或橘褐色,也有乳白色的 。
      触角细长,如念珠状(6~15节);口器具呈向前突出状;跗节均分3节;前翅短小、革质翅半圆形,褶状;尾须特化为尾铗。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