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chái pí zhāng (biàn zhǒng )

豺皮樟(变种)编辑

       豺皮樟是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圆叶豺皮樟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豺皮樟(变种)
汉语拼音chái pí zhāng (biàn zhǒng )
别名大灰木、百叶仔、白柴、香叶子
土名【潮汕地区:山万历(潮州、普宁)、山巴历仔(南澳)、白叶、白叶仔、白皮樟(普宁)、火灰木、阿妈柴(丰顺)】、【广州:山龙眼】
拉丁文学名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命名者及年代(Nees) Allen,1938

分布范围

       国内产地: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平阳);

       国外分布:越南。

益处

       叶、果可提芳香油,根含生物碱、酚类、氨基酸,叶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等,可入药。

形态特征

       枝: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常有褐色斑块。小枝灰褐色,纤细,无毛或近无毛。预芽卵圆形,鳞片外面被丝状黄色短柔毛。

       叶:叶散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5.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薄革质,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粉绿色,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通常3-4条,中脉、侧脉在叶上面下陷,下面突起;叶柄粗短,长3-5毫米,初时有柔毛,以后毛脱落变无毛。

       花:伞形花序常3个簇生叶腋,几无总梗;每一花序有花3-4朵,花小,近于无梗;花被筒杯状,被柔毛;花被裂片6,倒卵状圆形,大小不等,能育雄蕊9,花丝有稀疏柔毛,腺体小,圆形;退化雌蕊细小,无毛。

       果: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几无果梗,成熟时灰蓝黑色。

识别特征

       识别要点: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5.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钝;
       枝: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常有褐色斑块。小枝灰褐色,纤细,无毛或近无毛。预芽卵圆形,鳞片外面被丝状黄色短柔毛。
       叶:叶散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5.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薄革质,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粉绿色,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通常3-4条,中脉、侧脉在叶上面下陷,下面突起;叶柄粗短,长3-5毫米,初时有柔毛,以后毛脱落变无毛。
       花:伞形花序常3个簇生叶腋,几无总梗;每一花序有花3-4朵,花小,近于无梗;花被筒杯状,被柔毛;花被裂片6,倒卵状圆形,大小不等,能育雄蕊9,花丝有稀疏柔毛,腺体小,圆形;退化雌蕊细小,无毛。
       果: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几无果梗,成熟时灰蓝黑色。

习性

       喜湿润气候。喜光,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8-9月开花,9-11月结果。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地下部的灌木林中或疏林中或山地路旁。

药用价值

       根:含生物碱、酚类、氨基酸,叶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等,可入药。
       【彝药】皮柏多:叶治风寒感冒《滇药录》。
       根(豺皮樟根):辛,温。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痛经,胃痛,泄泻,水肿。

温馨提示:
       同种中药在不同药典记载的药性不尽相同是因:主张不一、运用不一;
       究其原因有:因地而异或因医而异。

经济价值

       种子含脂肪油63-80%,可供工业用;
       叶、果可提芳香油。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