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dēng lóng cǎo

灯笼草编辑

       灯笼草(学名:Clinopodium polycephalum (Vaniot) C. Y. Wu et Hsuan ex P. S. Hsu)是唇形科、风轮菜属直立多年生草本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灯笼草
汉语拼音dēng lóng cǎo
别名大叶香薷、野鱼腥草、土荆芥、断血流、风轮草、第第菜、节节草、蜂窝草、楼台草、绣球草、土防风、夏枯草、脚癣草、小益母草、漫胆草、走马灯笼草、山藿香
拉丁文学名Clinopodium polycephalum
命名者及年代C.Y.Wu & Hsuan,1965

分布范围

       产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东部。

益处

       民间用全草入药,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胆囊炎、黄胆型肝炎、感冒头痛、腹痛、小儿疳积、火眼、跌打损伤、疗疮、皮肤疮疡、蛇及狂犬咬伤、烂脚丫、烂头疗及痔疮等症。

形态特征

       茎:茎高达1米,多直立,基部有时匍匐,多分枝,被平展糙伏毛及腺毛;
       叶:叶卵形,长2-5厘米,基部宽楔形或近圆,疏生圆齿状牙齿,两面被糙伏毛;叶柄长达1厘米;
       花:轮伞花序具多花,球形,组成圆锥花序;苞片针状,长3-5毫米;花萼长约6毫米,径1毫米,脉被长柔毛及腺微柔毛,喉部疏被糙硬毛,果萼基部一边肿胀,径达2毫米,上唇3齿三角形,尾尖,下唇2齿芒尖;花冠紫红色,长约8毫米,被微柔毛;冠筒伸出,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雄蕊内藏,后对短,花药小,前对伸出,能育;
       果:小坚果褐色,卵球形,长约1毫米,平滑;

习性

       喜温暖、湿润、半日以上光照环境。耐高热,霜冻后地上部枯萎,次年春季又萌芽生长。耐贫瘠和干旱,喜充足水肥,忌积水。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边、林下、灌丛中,海拔至3400米。
0相关评论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