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shàn nóng hóng huáng hòu hú dié lán (zá jiāo zhǒng )

汕农红皇后蝴蝶兰(杂交种)编辑

       汕农红皇后蝴蝶兰为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大花型红花系列蝴蝶兰品种,该品种生长量大,生长势及抗逆性强,叶4~6枚,长卵圆形、平展,叶色暗绿,花色鲜艳醒目,株型较大、匀称。花型端正,花色深红,花瓣和萼片上有紫红线条,花瓣基部有少量白斑点,唇瓣带有暗红条纹。抗病性较强,适宜温室大棚设施栽培。
       汕农红皇后为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03年从杂交配组的后代群体中选育而成。该品种从2005年初单株入选后,经组培扩繁、比较测试和多点试验表证,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于201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品种审定号为粤审花2010010。2011年起在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立项开展《蝴蝶兰新品种“汕农红皇后”等的示范与推广》项目研究,使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汕农红皇后”等蝴蝶兰新品种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其中“汕农红皇后”于2011~2013年连续3年被列为广东省主导品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汕农红皇后蝴蝶兰(杂交种)
汉语拼音shàn nóng hóng huáng hòu hú dié lán (zá jiāo zhǒng )
别名汕农红皇后、汕农玫瑰
商品名汕农红皇后、红皇后
英文学名phalaenopsis variety 'Shan-nong Red Queen’
命名者及年代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0

分布范围

       已在广东省内各兰场规模化推广种植。

益处

       家居种植,能吸收有毒废气,改善小环境空气质量。

毒性

       无毒。

形态特征

       组培分生瓶苗根系中等偏粗,根数3~5条,长3~5cm,叶色青绿,叶数2~3片:中小苗叶姿挺立,叶型卵圆型,叶色深绿,叶背浅紫红至深紫红,叶数5~6片;大苗叶姿较平展,叶形呈长椭圆型,叶色为暗绿色,叶背浅紫红至深紫红,青叶数5~7片;开花株株型较匀称,花序排列整齐,花瓣厚实,花期较长;花色深鲜红,色泽鲜艳醒目,花瓣和萼瓣上有深红线条,花瓣基部有少量的白斑点,唇瓣较深红,带有暗红条纹;花型端正,花朵横径10.5 cm,纵径7.0 cm,花朵数8~9朵,花朵间距3.3 cm;开花株一般为单梗,花梗粗度中等,花序自然高度40~55cm,花序总长65~75 cm,着花长度 25 ~ 35 cm。

生长环境

       喜高温、高湿、半阴环境,越冬温度不低于18度。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C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容易死亡。

药用价值

       功效:疏风解表;舒筋活络,接骨止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
       性味:味苦,微辛,性温。
       药材基源: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经济价值

       适合作为室内观赏花卉和园林造景用;

人工繁殖

      由于蝴蝶兰出生于热带雨林地区,本性喜暖畏寒。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C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容易死亡。在岭南各地如要进行批量生产,必须要有防寒设施,实行保护性栽培。如果家庭小量种植,在遇冷时立即移入室内便可以安全过冬。

栽培技术
      1.组培苗种植适期为每年的4~6月,采用水苔作栽培基质。从组培苗至开花需换盆3~4次,依次移入1.5寸、2.5寸和3.5寸塑料盆中栽培,每次间隔时间4~5个月;
      2.水肥管理按小苗、中苗、大苗、抽梗期和开花期等几个阶段进行,施肥量依据不同生长期逐渐增加。基质较为干燥时浇水,组培苗定植和换盆后及遇寒冷、焖热、连续下雨天气宜浇半透水,天气晴朗、气温高、空气干燥宜浇透水;
      3.组培苗定植或换盆后10天内,室内温度保持22℃~28℃,湿度75%~90%。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汕农红皇后”生长势强,抗病性好,但进入大苗期后叶片数相对较多,叶片较平展,叶面通风相对较差,容易引起病虫滋生和蔓延。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保持兰园环境清洁,及时去除病株并加强空气流通。病害防治应重点做好花瓣灰震病、叶片煤烟病、疫病、细菌性软腐病和镰刀菌病等的防治。花瓣灰霉病和叶片煤烟病可用800~1000倍百菌清、2000倍阿米西达等药剂进行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可用2500~3000倍四环霉素进行防治;疫病可用2500~3000倍疫霜锰锌、1500~2000倍精甲霜灵等药剂进行防治;镰刀菌病除通过健身栽培防治外,还可用4000~5000倍扑克拉锰叶面喷施以及1500~2000倍精甲霜灵,或800~1000倍小分子量甲壳素等药剂进行灌根处理防治。

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应重点做好叶蝉、红蜘蛛、蓟马和眼蕈蚊等的防治。应坚持预测预报,做到早防早治。除做好定期放置和更换捕虫板等物理防治外,还可用1500倍克螨灵、3000~4000倍1.8%阿维菌素、3000倍阿维吡虫啉以及800倍敌敌畏等药剂进行防治。一般在虫害发生初期每7~10d喷1次杀虫剂,连喷2~3次,同时应注意药剂的更新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常见病害
根腐病
       症状:主要危害植株根部、茎基部,发病初期根尖或根部成段变褐,后扩展蔓延至整个根部及茎基部,湿度过大时发黑腐烂、有霉味,导致叶片由下自上黄化、萎蔫,部分品种叶片绿中带红、发紫,萎蔫,最后植株枯死。栽培基质中根际周围常布满大量黄褐色菌丝。
       防治方法:(1)重复使用的栽培盆钵、基质等须经高温蒸汽或紫外线消毒。(2)严格检查,发现病株及时带出室外深埋处理。(3)注意控制栽培基质湿度,浇水应勤浇少浇。(4)发病初期,可切除病根或换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500~1000倍液交替灌根,每隔7~10天灌根1次,连续用药3~4次。

白绢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鞘、鳞茎及根部,发病初期植株茎基部或上部肉质根呈水浸状,后病部发黑变软,表面长出白色绢丝状物,多呈放射状向四周及盆土表面扩展,后期在菌丝上产生油菜籽状、表面平滑的淡黄色、黄褐色、棕褐色小菌核。叶片营养不良、黄化变软,最后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1)重复使用的栽培盆钵、基质等须经高温蒸汽或紫外线消毒。(2)严格检查,发现病株及时带出室外深埋处理。(3)加强通风透光,注意控制盆土湿度和酸碱度,保持盆土润而不燥,pH值在6.5~7.0之间。(4)发病初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用96%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灌根或喷雾防治。

煤烟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从叶背边缘及茎基部分泌透明液体,液体黏稠。叶背初生黑色小霉斑(可擦除),后逐渐扩大至叶片正面,严重时形成连片厚而疏松的黑色霉层,对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观赏价值影响极大。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2)加强通风排湿。(3)及时剪除病叶或清除病株,注意剪除工具要用70%酒精消毒,病残叶及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也可用棉花蘸取75%的酒精擦除叶片上的霉层,但须立即喷施药剂进行保护,以防止其他病菌从擦除的微伤口侵入。(4)发病初期,可用3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45%苯醚·甲硫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喷雾。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防治4~5次。

灰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花器,萼片、花梗、叶片亦可受害。发病初期在花瓣及萼片上出现水浸状、半透明小斑点,随后斑点变褐并逐渐扩大为圆形斑块,病斑相互融合。发病后期整个花朵呈黑褐色,腐烂、枯萎。花梗染病,早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黑褐色圆形至长椭圆形病斑,病斑略凹陷,病斑扩大至花梗一周时,花朵即枯死。叶片受害,叶尖焦枯。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精心养护,特别是花期要注意控制湿度。(2)定期检查,发现病花、病叶立即摘除,严重病株可用塑料袋整株套住后带出温室烧毁或深埋,以防病菌孢子飞散。同时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整棚喷雾预防。(3)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防治2~3次。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