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hǎi nán hú dié lán

海南蝴蝶兰编辑

       海南蝴蝶兰(P. hainanensis T. Tang et F. T. Wang),又叫海南蝶兰,1974年在我国海南被发现并命名,仅仅分布于白沙和乐东黎族自治县,生于林下岩石上。
       兰科,蝴蝶兰属附生草本植物,茎被叶鞘包裹,叶在花期常凋落,叶鞘宿存,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有时分枝;疏生花;花苞片小,卵形,花梗连同子房纤细,花开展;中萼片长圆形,侧萼片斜椭圆状长圆形,花瓣匙形,侧裂片直立,镰刀状长圆形,中裂片近馒形或提琴形,较肥厚,花粉团球形,7月开花。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海南蝴蝶兰
汉语拼音hǎi nán hú dié lán
别名海南蝶兰
拉丁文学名Phalaenopsis hainanensis
命名者及年代T. Tang et F. T. Wang

分布范围

产中国海南(白沙、乐东),生于林下岩石上 。

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茎长1-1.5厘米,被叶鞘包裹,常具3-4枚叶。
叶在花期常凋落,有时仅存留1枚斜长圆形、长约4厘米、宽约1厘米的叶;叶鞘宿存,长约7毫米。
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通常1-2个,斜立,长达55厘米,有时分枝;花序柄被3-5枚鳞片状鞘;花序轴长27-30厘米,疏生8-10朵花;花苞片小,卵形,长3-4毫米;花梗连同子房纤细,长2-2.5厘米;花开展;中萼片长圆形,长约1.3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侧萼片斜椭圆状长圆形,长1.3厘米,宽约5.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花瓣匙形,长1.2厘米,宽5-6毫米,先端钝,基部收狭为爪;唇瓣基部具长约1毫米的爪,3裂;侧裂片直立,镰刀状长圆形,长约5毫米,中部收狭,上部扩大,宽约2.5毫米,先端斜截形,内面从中部走向近先端处具1个先端缺刻的凸缘(脊突),两侧裂片基部之间具1枚对开的肉突,而肉突中央穴状下陷,但不向背面隆起;中裂片近馒形或提琴形,较肥厚,长约7毫米,先端之下宽5毫米,先端钝并且扩大,基部具1枚先端2叉状的附属物,边缘稍下弯,上面中央具1条等粗而纵向的脊突;蕊柱长约7毫米;花粉团2个,球形,每个劈裂为不等大的2爿。花期7月。

习性

蝴蝶兰喜暖畏寒。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容易死亡。原产马来西亚热带地区的蝴蝶兰属兰科蝴蝶兰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温高湿河川海岸边的森林树木是蝴蝶兰附着生长的地方。
蝴蝶兰由于其生理结构可以保护自身在低湿状态下受到的应力影响,但是在太湿的环境下,高温高湿往往相伴着病害。最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60%-80%。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