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hǔ zhǎng

虎掌编辑

       虎掌是天南星科、半夏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国特有,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米以下,生于林下、山谷或河谷阴湿处。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虎掌
汉语拼音hǔ zhǎng
别名狗爪半夏、掌叶半夏
土名【四川、河北:掌叶半夏】、【贵州衾安:麻芋果】、【河北:半夏、绿芋子】、【河南商城:天南星】、【湖北巴东、四川:狗爪半夏】、【四川青川:麻芋子、半夏子、独败家子】、【四川武平:南星】、【广西南宁:真半夏】、【湖南大庸:大三步跳】
拉丁文学名Pinellia pedatisecta
英文学名Tigerpalm
命名者及年代Schott,1857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米以下,生于林下、山谷或河谷阴湿处。

益处

       块茎供药用,在中国医药学中有悠久的历史,虎掌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毒性

       有毒。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茎:块茎近圆球形,直径可达4厘米,根密集,肉质,长5-6厘米;块茎四旁常生若干小球茎;
       叶:叶1-3或更多,叶柄淡绿色,长20-70厘米,下部具鞘;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6-11,披针形,渐尖,基部渐狭,楔形,中裂片长15-18厘米,宽3厘米,两侧裂片依次渐短小,最外的有时长仅4-5厘米;侧脉6-7对,离边缘3-4毫米处弧曲,连结为集合脉,网脉不明显;
       花:肉穗花序,花序柄长20-50厘米,直立;佛焰苞淡绿色,管部长圆形,长2-4厘米,直径约1厘米,向下渐收缩;檐部长披针形,锐尖,长8-15厘米,基部展平宽1.5厘米,雌花序长1.5-3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附属器黄绿色,细线形,长10厘米,直立或略呈“S”形弯曲。
       果:浆果卵圆形,绿色至黄白色,小,藏于宿存的佛焰苞管部内。

识别特征

       茎:块茎近圆球形,直径可达4厘米,根密集,肉质,长5-6厘米;块茎四旁常生若干小球茎;
       叶:叶1-3或更多,叶柄淡绿色,长20-70厘米,下部具鞘;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6-11,披针形,渐尖,基部渐狭,楔形,中裂片长15-18厘米,宽3厘米,两侧裂片依次渐短小,最外的有时长仅4-5厘米;侧脉6-7对,离边缘3-4毫米处弧曲,连结为集合脉,网脉不明显;
       花:肉穗花序,花序柄长20-50厘米,直立;佛焰苞淡绿色,管部长圆形,长2-4厘米,直径约1厘米,向下渐收缩;檐部长披针形,锐尖,长8-15厘米,基部展平宽1.5厘米,雌花序长1.5-3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附属器黄绿色,细线形,长10厘米,直立或略呈“S”形弯曲。
       果:浆果卵圆形,绿色至黄白色,小,藏于宿存的佛焰苞管部内。

       本种与半夏的不同在于块茎近球形,直径约4厘米。叶鸟足状分裂。小叶6-11片,披针形;叶柄长45―70厘米。花茎比叶长;佛艳苞披针形,绿色,长8―15厘米;肉穗花序上部的附属物鼠尾状,长8―12厘米,伸出佛焰苞外。

习性

       花期6―7月。

生长环境

       多生于山地、丘陵、林下、草丛等阴湿肥沃的土壤中。

历史记载

       块茎供药用,在中国医药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本草有关虎掌性味功能的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虎掌味苦温;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吴普本草》:“神农雷公无毒,岐伯桐君辛有毒”;《名医别录》:“虎掌微寒,有大毒”。

       关于虎掌的形态描述,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写道:“形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
       宋苏颂《嘉祐图经本草》对虎掌的描述甚详,加上插图,可以鉴定为该种无疑,
       云:“虎掌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而扁,累年者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回生圆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时出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指肉穗花序),中生一叶如匙(指佛焰苞),裹茎作房,傍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巢,九月苗残。”
       《名医别录》、《嘉祐图经本草》还分别叙述了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的功效和形态,从中可以辨识与虎掌不同。
自李时珍误将天南星和虎掌混为一谈以来,该种就大都与天南星混用,少数也有与半夏通用的,却没有把它当作“虎掌”使用的了。为了便于鉴别药物的真伪,恢复该种原名“虎掌”。

人工繁殖

繁殖方法
种子
       用当年新收的种子,于8月上旬,在整好的畦上,按12-15厘米的行距进行条播,覆土约1.5厘米。温度在20-25℃时,播后约10天即可出苗,翌年苗高5-10厘米时,按株距15厘米定苗,并隔1行去1行,间出的苗可再移到另一块地栽种。由于种子繁殖生长期长,产量不高,故生产上一般多不采用。

块茎
       在秋季10-11月采收时,选无病虫害、健壮完整的中小块茎作种茎,贮放于地窖或室内沙藏,并保持湿度在5℃左右较为适应。翌年4月取出,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5-6厘米深的沟,然后按株距15-20厘米下种。栽时要注意芽头向上,覆土4-5厘米,然后浇水1次。每亩用种茎6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应选择有荫蔽的地方栽种,如在露阳地种植,应与高秆作物如玉米等间作。土壤宜选湿润、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4000-5000千克,经耕翻整平后作成1.2-1.5米的宽畦。
       田间管理:生长期间要注意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应少浇勤浇,并及时松土,雨季注意排水。6-7月,正是生长旺盛期,每亩应追施人粪尿600千克左右;8月再追施豆饼肥60千克,并增施磷钾肥,以促进块茎的膨大。花期除留种株外,其余花葶可全部摘除。

病害防治

病害
       病毒病为全株性病害,多在夏季发生,发病时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驳,使叶片变为花叶症状,同时发生叶片变形、皱缩、卷曲,成畸形症状,使植株生长不良、矮小,后期叶片枯死。有的全株叶片细长、皱缩,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⑴选择抗病品种栽种,如在田间选择无病单株留种。⑵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深埋,病穴用5%石灰乳浇灌,以防蔓延。⑶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⑷及时消灭传毒的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等。
       块茎腐烂病病源不详,多在雨季土壤湿度大,浸水时间长时发生。块茎先从下部腐烂,后侵入叶柄基部腐烂,地上茎叶逐渐枯萎倒地死亡。
       防治方法:⑴选用无病种栽,种前用5%草木灰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浸种20min,或用0.5%-2%石灰水浸种12-30h,捞出晾干后栽种。⑵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大雨过后及时排水。⑶发现病株,及时挖出,病穴撒石灰消毒,防止蔓延。

虫害
       红天蛾夏季7-8月份发生,以幼虫咬食叶片,咬成缺刻或空洞,幼虫食量很大,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2001年8月份本地大发生。玉米、黄豆、天南星、蔬菜上危害严重,一般农药不起作用。
       防治方法:⑴幼虫1-2龄时,用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杀,或用50%辛硫磷600-800倍液喷杀,或用杜邦安打1000倍液喷杀,每5-7d1次,连喷2-3次。⑵忌连作,也忌与同科植物,如半夏、魔芋等间作。
       红蜘蛛为害叶片。5-6月开始。
       防治方法:⑴40%氧化乐果8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500-700倍液。⑵73%克螨特1000-1500倍液喷杀。⑶阿维菌素2000倍液防治。

蚜虫为害叶片。
       防治方法:40%氧化乐果或吡虫啉,或抗蚜威,或50%敌敌畏乳油,或10%杀灭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

其他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主要为害幼苗,成株基本无危险。
       防治方法:
       ⑴用炒香的麦麸、豆饼加切碎的菜叶拌90%敌百虫液制成毒饵撒施,进行诱杀。
       ⑵耕地时亩施5%辛硫磷颗粒剂3-4千克。⑶大量发生时,用50%辛硫磷600-800倍液灌根,或随浇水亩灌50%辛硫磷1千克。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