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guī bèi zhú

龟背竹编辑

       龟背竹(学名:Monstera deliciosa Liebm.,1849)是天南星科、龟背竹属的攀援灌木。
       龟背竹叶形奇特,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深褐色气生根,纵横交差,形如电线。其叶常年碧绿,茎粗壮,节上有较大的新月形叶痕,生有索状肉质气生根,极为耐阴,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龟背竹
汉语拼音guī bèi zhú
别名蓬莱蕉、铁丝兰、穿孔喜林芋、龟背蕉、龟背、电线草
商品名龟背竹
拉丁文学名Monstera deliciosa
命名者及年代Liebm.,1849

分布范围

       国内产地:福建、广东、云南栽培于露地,北京、湖北等地多栽于温室;

       国外分布:原产墨西哥,各热带地区多引种栽培供观赏;

形态特征

       生活型:攀缘灌木;
       茎:茎粗壮,绿色,长3-6米,径6厘米,叶痕半月形环状,节间长6-7厘米,具气生根;
       叶:叶片心状卵形,宽40-60厘米,厚革质,下面绿白色,边缘羽状分裂,侧脉间有1-2空洞,侧脉8-10对,网脉不明显:叶柄绿色,长达1米,下面扁平,宽4-5厘米,上面钝圆,边缘锐尖,基部对折抱茎,两侧叶鞘宽;
       花:花序梗长15-30厘米,径1-3厘米,绿色,粗糙: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近直立,先端具喙,长20-25厘米,苍白带黄色:肉穗花序近圆柱形,长17.5-20厘米,径4-5厘米,淡黄色;雄蕊花丝线形,花粉黄白色;雌蕊陀螺状,长7-8毫米,柱头线形,黄色;
       果:浆果淡黄色,柱头有黄紫色斑点,长1厘米,径7.5毫米;

习性

       物候期:花期8-9月,果于翌年花期后成熟;

生长环境

       龟背竹喜温暖湿润,较遮阴的生态环境,忌强光暴晒与干燥,不耐寒,在中国多行温室栽培,用于布置大厅、居室。生长适温为20-30℃,15℃停止生长,越冬温度为5℃。春、夏、秋三季生长过程中保持盆中有充足水分,冬季微潮,减少浇水。耐空气干燥,冬季室内加温后最好经常清洗成熟叶片。有一定的耐旱性,但不耐涝。在南方,可孤植于池畔、溪旁,及石缝中,颇具野趣。

人工繁殖

繁殖方法
播种
       龟背竹夏季开花,为了提高种子的结实率,需人工授粉,以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二次授粉最好,授粉成功率高。授粉至种子成熟需要15个月。种子发育阶段注意通风和肥水管理,以促使结实饱满。播种前先将种子放40℃温水中浸泡10小时,播种土应高温消毒。龟背竹种子较大,可采用点播,播后室温保持20-25℃,箱口盖上塑料薄膜,保持80%以上湿度,播后一般20-25天发芽。苗高至10厘米左右,已着生2片真叶时可上盆。 

扦插
       通常用扦插繁殖。扦插多在春季4月份气温回升后进行。一般可剪取带2-3个节的茎段作为插穗,剪除气生根,带叶或不带叶均可。插入沙床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在20℃的温度条件下,约经1-2个月即可生根抽芽。也可把整段茎切下,去除叶片,横卧于盆中,覆土一半待生根抽芽后,再分切带有根与芽的小段,然后上盆定植。

分株
       在夏秋进行,将大型的龟背竹的侧枝整段劈下,带部分气生根,直接栽植于木桶或钵内,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成型效果快。

栽培技术
       栽培土壤与施肥:盆栽土壤通常用2份园土,2份黄沙,1份厩肥配制成培养土。上盆后需放在荫棚内养护,生长期每隔15-20天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水。此外,还可用0.1%磷酸二氢钾或液肥漯效王1%叶面喷施,10天左右喷施1次,以利叶片生长,可使叶片增长,增厚,提高亮度。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每天淋水1次,并多次给叶面和地面喷水,保持较高空气湿度。同时经常喷洗叶面,使叶面保持清新翠绿。入秋后,需控制肥水,保证安全越冬。
       换盆与修剪:龟背竹管理粗放,通常每隔2年结合翻盘换土1次,11月移入温室过冬,通风保湿,以免蚧壳虫危害。龟背竹为大型观叶植物,茎粗叶大,定型后,茎节叶片生长过于稠密,枝蔓生长过长时,注意整株修剪,力求自然,美观。

病害防治

       龟背竹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灰斑病和茎枯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常见虫害是蚧壳虫,少量时可用旧牙刷清洗后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