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yán dòu niáng yú

岩豆娘鱼编辑

       岩豆娘鱼(学名:Abudefduf saxatilis)是雀鲷科、豆娘鱼属鱼类。是一条小圆形鱼,身体向侧面压缩。鼻子的每一侧都有一个鼻孔,而不像蝴蝶鱼和刺蝴蝶鱼那样只有两个。口小而末端。岩豆娘鱼的最大长度约为23厘米,最大重量重达0.2千克。身体有两个颜色阶段:浅色阶段是岩豆娘鱼在浅沙底上方或在礁石上游动时观察到的,而深色阶段是岩豆娘鱼藏在礁石中的岩石和缝隙中时可见的。浅色阶段的特征是下半身和整个头部呈灰色,通常带有淡淡的绿色。身体的上三分之一是黄色的,而柔软的背鳍、尾鳍和肛门鳍显得暗淡的。身体上有五个突出的垂直黑条,朝着腹部逐渐变窄。有时在尾状尾巴上会看到一个模糊的第六横条。在胸鳍的上底有一个黑点。在深色阶段中,身体呈深灰色或带蓝色,有时其颜色足以遮盖黑色的垂直身体带。这种颜色也经常在雄性在产卵和护巢活动中观察到。
       通常形成多达数百只的大型摄食群。这些群体在1-15米深度的浅礁上游动。黄昏前,鱼群在水柱中保持低位,随着夜幕的临近,鱼群散开,寻找礁石中的洞穴和缝隙。主要以各种食物为食,包括藻类、小甲壳类动物、各种无脊椎动物幼虫和鱼类。分布于大西洋温暖的水域中。在西大西洋,自罗德岛(美国)到乌拉圭。在加勒比海的珊瑚礁上以及大西洋中部地区的岛屿周围,它的数量相当丰富。在东大西洋,其范围包括佛得角,沿非洲西部热带海岸,南至安哥拉。
       岩豆娘鱼最初是由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首先描述并命名为Abudefduf saxatilis。属名Abudefduf的意思是“父亲”,种名saxatilis中saxa的意思是“在岩石中生活”,而tilus的意思是“瓷砖般的颜色”。它之所以被称为父亲,是因为其对珊瑚礁上其他居民的举止和攻击性行为。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岩豆娘鱼
汉语拼音yán dòu niáng yú
别名岩豆娘雀鲷、军曹雀鲷、五线雀鲷
土名【香港:军曹】
商品名大西洋军士长
拉丁文学名Abudefduf saxatilis
英文学名Sergeant Major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分布范围

海域范围

       分布于大西洋温暖的水域中。在西大西洋,自罗德岛(美国)到乌拉圭。在加勒比海的珊瑚礁上以及大西洋中部地区的岛屿周围,它的数量相当丰富。在东大西洋,其范围包括佛得角,沿非洲西部热带海岸,南至安哥拉。



国家地区

       原产地: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岛、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贝宁、百慕大、巴西、佛得角、喀麦隆、开曼群岛、哥伦比亚、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哥斯达黎加、古巴、科特迪瓦、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国、赤道几内亚、法属圭亚那、加蓬、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利比里亚、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墨西哥、蒙特塞拉特、摩洛哥、尼加拉瓜、尼日利亚、巴拿马、波多黎各、圣海伦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拉利昂、苏里南、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国、乌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西撒哈拉。

形态特征

       岩豆娘鱼是一条小圆形鱼,身体向侧面压缩。鼻子的每一侧都有一个鼻孔,而不像蝴蝶鱼和刺蝴蝶鱼那样只有两个。口小而末端。上颚很大,咽齿众多,骨骼较重;鳃耙很多,狭窄而长,长满了小牙齿。
       岩豆娘鱼的最大长度约为23厘米,最大重量重达0.2千克。身体有两个颜色阶段:浅色阶段是岩豆娘鱼在浅沙底上方或在礁石上游动时观察到的,而深色阶段是岩豆娘鱼藏在礁石中的岩石和缝隙中时可见的。浅色阶段的特征是下半身和整个头部呈灰色,通常带有淡淡的绿色。身体的上三分之一是黄色的,而柔软的背鳍、尾鳍和肛门鳍显得暗淡的。身体上有五个突出的垂直黑条,朝着腹部逐渐变窄。有时在尾状尾巴上会看到一个模糊的第六横条。在胸鳍的上底有一个黑点。在深色阶段中,身体呈深灰色或带蓝色,有时其颜色足以遮盖黑色的垂直身体带。这种颜色也经常在雄性在产卵和护巢活动中观察到。
       幼鱼总是处于浅色阶段,与生活在马尾藻群落中的幼鱼除外。有时,幼鱼看起来为纯黑色,但大小不超过20毫米。垂直的黑色横条在很小的个体上可能不清楚,而鳍无色。

习性

       岩豆娘鱼通常形成多达数百只的大型摄食群。这些群体在1-15米深度的浅礁上游动。黄昏前,鱼群在水柱中保持低位,随着夜幕的临近,鱼群散开,寻找礁石中的洞穴和缝隙。那些在洞穴中定居的岩豆娘鱼头朝外,在原地盘旋,而那些在洞穴中避难的岩豆娘鱼则斜靠在某物上。洞穴隐藏者呈现暗颜色阶段。
       幼鱼生活在特定的栖息地,经常在洞穴、沉船或其他保护性物体附近群游。幼鱼根据周围环境游动或保卫领地。它们通常也与漂浮的马尾藻群落混在一起。岩豆娘鱼在鱼群众主要用胸鳍游动,利用尾鳍在洞穴中穿行并避开捕食者。
       岩豆娘鱼以各种食物为食,包括藻类、小甲壳类动物、各种无脊椎动物幼虫和鱼类。胃内容物分析报告显示有底栖藻类、远洋藻类和浮游生物,包括桡足类、虾幼虫、鱼类和浮游被囊类。

繁殖方式

       雄性达到10厘米的长度时性成熟,雌性达到8厘米的长度时性成熟。产卵发生在岩石、沉船、桩和礁石露头上,雄性在那里准备巢穴。在牙买加,产卵期为11月至次年4月,而在巴哈马,产卵期为6-8月。求爱仪式包括雄性在早上主动追逐雌性。在这段时间内,雄性筑巢。
       在产卵期间,大约有200000个卵被释放。这些卵为橙红色或红色,椭圆形,直径为0.5-0.9毫米。受精后,卵在96小时时变成绿色,并含有深红色的卵黄。一根粘着的细丝把卵粘在底部的基质上。
       雄性在保护受精卵时呈现出蓝色。在受精后155-160小时内,它一直守护着受精卵直到它们孵化。这种对卵的保护是不寻常的,因为大多数礁鱼都有浮游阶段。幼体在孵化后约36小时达到2.4毫米长。它们身体很深,尾鳍和胸鳍清晰可见,嘴唇突出,颌骨发育良好。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