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pào dàn shù

炮弹树#编辑

        炮弹树(学名:Couroupita guianensis Aubl.)是玉蕊科,炮弹树属常绿乔木,株高可达27米。叶螺旋状排列,常丛生枝顶,具羽状脉。花瓣浅碟状,内侧粉红或深红色,外侧淡黄色;聚生雄蕊二型,短的形如毛刷,长的状似海葵的触须。两性,辐射对称;花上位,萼筒与子房贴生,高出子房,裂片6。花瓣浅碟状,内侧粉红或深红色,外侧淡黄色;聚生雄蕊二型,短的形如毛刷,长的状似海葵的触须。果实球形,茶褐色,浑圆如生锈的古代炮弹。花期5-11月。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炮弹树#
汉语拼音pào dàn shù
别名炮弹果、炮弹花
拉丁文学名Couroupita guianensis Aubl.
英文学名Cannonball Tree
命名者及年代Aubl.

分布范围

原产南美洲圭亚那、巴西和加勒比海地区。亚洲和中国的热带地区及温带区有种植。

形态特征

        炮弹树株高22-27米,是常绿乔木。叶15厘米,螺旋状排列,常丛生枝顶,具羽状脉。总状花序,花瓣浅碟状,内侧粉红或深红色,外侧淡黄色;聚生雄蕊二型,短的形如毛刷,长的状似海葵的触须。
        两性,辐射对称;花上位,萼筒与子房贴生,高出子房,裂片6,在芽时合生且不显裂缝,至花开放时撕裂为6裂片,花瓣通常6,基部合生,覆瓦状排列,基部通常与雄蕊管连生;雄蕊极多数,数轮,最内轮常小而无花药,外轮常不发育或有时呈副花冠状,花丝基部多少合生,花药基生或背部着生,纵裂,稀孔裂。
        果实萌果状,通常大,顶端常冠以宿萼;果皮通常厚,纤维质或近木质;果实球形,茶褐色,浑圆如生锈的古代炮弹。种子1至多数,有翅或无翅,胚直或弯,无胚乳。花期5-11月。
        炮弹树株高可达35米,直立,树皮有不规则点状纵裂纹,叶片常簇生于枝端,倒卵形或椭圆形,螺旋排列;叶基部楔形,叶全缘,顶端通常呈尖锐状。花序干生,通常缠绕树干,总状花序,有时呈圆锥花序;萼片6裂,呈叠瓦状,外缘具纤毛;花瓣6片,粉红至红色,外侧顶端为黄色,内侧基部为白色;雄蕊两面对称;近花托处的雄蕊具稔性,花药黄色,侧裂,花粉近球形、长球形或扁球形;花丝白色,基部合生环绕子房形成雄蕊环;而与雄蕊环遥遥相对的雄蕊是不具稔性的退化雄蕊,伸出花冠之外,最基部白色,花丝粉红色或黄色;两者之间由呈弓形的雄蕊罩连接,白色或淡黄色,外侧有粉红色色泽;雌蕊退化;子房下位,6室。果实圆球状,果径约12-25厘米,不裂开,成熟时自然落果;果肉暴露空气中易氧化为蓝绿色;种子包埋于果肉中,种皮坚硬。5-8月开花,常于夜间开放,隔天清晨凋谢。无花蜜,但有香气。大部分为异花授粉,自花授粉亦能结果,主要由蜜蜂传播。炮弹树以种子繁殖,栽培土质以沙质壤土最佳,若土质肥沃生育迅速。排水、日照需良好。春季移植最佳,冬季移植需保温。约每季施肥一次,有机肥料或三要素均理想。春至夏季为生育盛期,水分充分补给。冬季落叶后减少灌水,并修剪整枝,剪除主干下部的侧枝,促使长高。成树后按比例增加磷、钾肥,能促进开花结果。性喜高温多湿,发育适温为22-30℃。 

生长环境

        炮弹树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22℃至30℃。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吊瓜树的抗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
        植物的花绽放在老枝和树干上,因为那里比较空旷,花朵更容易被昆虫发现和光顾,这样获得授粉的机会较多,有利于繁衍后代。这就是热带雨林植物奇妙的生理现象——老茎生花结果。在奇异植物室正在盛开的炮弹树就是典型的老茎生花植物。 

经济价值

        炮弹树可作风景树、行道树.夏季开花成串下垂,花大艳丽,特别是其悬挂之果形似吊瓜,经久不落,新奇有趣,蔚为壮观,是一种十分奇特有趣的高档新优绿化苗木。可用来布置公园、庭院、风景区和高级别墅等处。可单植,也可列植或片植。
        炮弹树的花艳丽、芳香四溢,常种植为观赏植物。果实喂养家畜和家禽,人亦可食用,但因令人不悦的气味而不为人们所喜欢。印度教徒认为炮弹树是圣树,因其花看起来像娜迦,种植于湿婆神庙宇。炮弹果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土著亚马逊人用其治疗高血压、肿瘤、疼痛和炎症。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