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cí kǒu chē háo

瓷口砗蚝编辑

       瓷口砗蚝(学名:Hippopus porcellanus Rosewater, 1982)是砗磲科、砗磲属的海洋双壳类滤食性软体动物。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1996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瓷口砗蚝
汉语拼音cí kǒu chē háo
拉丁文学名Hippopus porcellanus
命名者及年代Rosewater, 1982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帕劳。

形态特征

瓷口砗蚝的外形类似砗蚝,但在小的时候其外壳比砗蚝更薄和更平滑。 都有围绕向内的光圈,边缘有无数的触手。最大长度可达40厘米。套膜只伸展到贝壳边缘,并不向外扩张。吐水口也是低平的圆锥状,口部呈圆形。然而,吸水口与砗蚝不同,有明显的交错的触手。

贝壳套膜的颜色主要是棕黄色或橄榄绿色,有奶白色的或金色点状花纹和细条纹。有些套膜更是呈灰色。它们还普遍的具有半透明或无颜色区域。由于贝壳外部常被其它生物所覆盖,因此在野生环境中,大一点的个体就无法识别其贝壳上的特征了。它们的两片贝壳之间铰合部分很长,一般都能超多贝壳长度的1/2,有些较大的甚至能接近2/3。这使得贝壳的口可以张得很大。贝壳的弧度也很大,即使很小的砗磲也非常肥壮。

贝壳有典型的5-7个褶皱,其中5-6个褶皱形状比较完整。这些褶皱角度很低,而且没有鳞甲,所以它们有时看起来很像扇砗磲。因此,尽管属同科,但它们的贝壳形态与其它砗磲相差许多。贝壳的上边缘有5-6个向内扣的指状弯曲,内缘光滑,与对应的另一边形状相同。当它们需要闭合时可以关闭得非常严实。而且,和砗蚝一样,瓷口砗蚝的丝足附着也很弱,只在体型很小时才吸附底基,体型大了以后就不再吸附了。因此,它们在幼年时,丝足凹口就很小,甚至封闭,成年后几乎完全封闭。丝足凹口周围同样有很多小的指状或齿状突起。

贝壳的两瓣是对称的,能够紧紧的闭合。贝壳的顶部是向内扣的手指状,但它们在幼年期形态是接近方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变圆弧形。这些内扣的手指状一般有8-12个。丝足凹口位于贝壳的底部,幼年的个体凹口非常小或根本没有,而且可能会短期后完全关闭。因为砗磲一般在幼年期保持仅1周的吸附时间,或者根本不吸附,长大后根本不吸附底基。丝足凹口的周围也很独特,有许多交错的手指状突起。

习性

瓷口砗蚝的生活习性和砗磲类似,它们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瓷口砗蚝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瓷口砗蚝丰富的营养。该物种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能聚合光线,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这些蛤蜊不会挖洞,因此外壳暴露在外,通常会发现各种有机体搭便车。

在海里生活的瓷口砗蚝,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瓷口砗蚝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瓷口砗蚝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瓷口砗蚝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瓷口砗蚝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繁殖方式

瓷口砗蚝在夏季繁殖。是雌雄同体的动物,雄性先成熟,在生殖腺发育过程中,精巢先发育成熟,随后卵巢开始发育并直至成熟,最终性成熟的瓷口砗蚝体内同时具有发育成熟的精巢和卵巢。繁殖时存在壳的收缩和张开现象,繁殖时贝壳的每一次收缩或张开都是一次排放精卵的过程。为避免自体受精的情况出现,瓷口砗蚝繁殖时先排放精子,经过短暂的时间间隔后再排放卵子。

生长环境

瓷口砗蚝通常栖息在浅水区,甚至是潮间带,深达6米。生活在礁岩区略带泥泞的基质,砾石或珊瑚碎石,主要是平坦的有海草的沙质底基上,一般不会附着在底基上。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