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shí hú suī

石胡荽编辑

       石胡荽是菊科、石胡荽属的一年生小草本植物。
        石胡荽即中草药“鹅不食草”,能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瘀消肿,主治鼻炎、跌打损伤等症。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石胡荽
汉语拼音shí hú suī
别名鹅不食草、球子草、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地胡椒、大救驾、山胡椒、小救驾、砂药草、通天窍、地杨、蚊子草、白珠子草、铺地喷嚏草
土名【潮汕地区:鹅仔晤食草、鹅不食草、珠仔草(潮汕)、牛仔唔食草(海丰)、鹅仔香(惠来)、鹅仔辣(潮阳)、鹅喉香、一盘珠(潮安、潮州)、鹅仔草(汕头)】、【广州:地胡椒】
商品名鹅不食草
拉丁文学名Centipeda minima
英文学名Spreading Sneezeweed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大洋洲也有分布。

益处

       在民间常被用做治疗鼻炎的中草药,还可以用于治疗百日咳、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等多种症状。

危害

       秋旱作物田的常见害草,会侵占农家种植的小麦、花生、豆类等农作物的营养,造成极大的伤害、减产甚至是枯萎死亡。

形态特征

       株:高5-20厘米;
       茎:茎多分枝,匍匐状,微被蛛丝状毛或无毛;

       叶:叶楔状倒披针形,长0.7-1.8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少数锯齿,无毛或下面微被蛛丝状毛;

       花:头状花序小,扁球形,花序梗无或极短;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透明膜质,外层较大;边花雌性,多层,花冠细管状,淡绿黄色,2-3微裂;盘花两性,花冠管状,4深裂,淡紫红色,下部有明显的窄管;花期3~5月;

       果实:瘦果冠毛鱗片状或缺。果期:6~11月;
       种子:椭圆形,长 1mm,具4棱,棱上有毛。

识别特征

       株:高5-20厘米;
       茎:茎多分枝,匍匐状,微被蛛丝状毛或无毛;
       花:头状花序小,扁球形,花序梗无或极短;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透明膜质,外层较大;边花雌性,多层,花冠细管状,淡绿黄色,2-3微裂;盘花两性,花冠管状,4深裂,淡紫红色,下部有明显的窄管;花期3~5月;
       果实:瘦果冠毛鱗片状或缺。果期:6~11月;
       种子:椭圆形,长 1mm,具4棱,棱上有毛。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生长环境

       生于稻田、阴湿山地、路旁或湿润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棕榈酸蒲公英甾醇酯(taraxasteryl palmitate),乙酸蒲公英甾醇酯(taraxasteryl acetate),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山金车二醇(arnodiol),谷甾醇(sitosterol),十九酸三十四醇酯(tetratriacontanyl nonade-caoate),2-异丙基-5-甲基氢酯-4-O-β-D-吡喃木糖甙(2-isopropyl-5-methylhydroquinone-4-O-β-D-xylopyranoside),2α,3β,19α。
23-四羟基-12-乌苏烯-28-O-β-D-吡喃木糖甙(2α,3β,19α,23-te-trahydroxy urs-12-ene-28-oic acid-28-O-β-D-吡喃木糖甙(2α,21β,22α28-tetrahydroxyolean-12-ene-28-O-β-D-xylopyranoside),3β,16α,21β,22α,28-五羟基-12-齐墩果烯-28-O-β-D-吡喃木糖甙(3β,16α,21β,22α,28-pentahydroxy olean-12-ene-28-O-β-D-xy-lopyranoside),3,3′,5,5′-四甲氧基芪(3,3′,5,5′-tetram-ethoxystibene),1α,3β,19α,23-四羟基-12-乌苏烯-28-酸-28-O-β-D-吡喃木糖甙(1α,3β,19α,23-tetrahydroxy urs-12-ene-28-oic acid-28-O-β-D-xylopyranoside)。

药用价值

       本种即中草药“鹅不食草”,能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瘀消肿,主治鼻炎、跌打损伤等症。

民族用药
       《药典》。【傣药】亚稀汉(德傣) :全株治感冒鼻塞,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蛔虫病。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牛皮癣《滇省志》。鹅不食草(德傣) :全草配伍治跌打损伤《德傣药》。牙西汗,亚习汗(德傣) :全草治鼻炎,感冒,高血压,扭伤《滇药录》。
       【佤药】石胡荽,地胡椒:全草用于跌打损伤,感冒,百日咳,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中佤药》。【景颇药】Qangm Azo mvan:治感冒鼻塞。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气管炎,风湿关节痛《德宏药录》。【阿昌药】溏漫角萨: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德昂药】刀艾芽喋: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僳僳药】雅汉奶莫:全草治疗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小儿慢惊风,痧气腹痛,疟疾目翳涩痒《怒江药》。【壮药】地茼蒿,仁艺:全草治小儿疳积,骨折,鼻炎,鼻衄《桂药编》。【侗药】鹅不吃草,球子草:功用同壮族《桂药编》。
       【畲药】鹅不食草:全草用于急慢性鼻炎,感冒头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畲医药》。【瑶药】野茼蒿:用于风寒感冒,鼻炎,疳积,蛇伤[4]。【苗药】全草用于鼻塞不通,头痛,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外治肥厚性鼻炎,结膜炎,疟疾《湘蓝考》。Reib jidnghad锐鸡片:全草治小儿疳积,治鼻塞,治跌打扭伤肿痛《苗医药》。
       【侗药】骂顺,Mal sedp,雁呃几(Nganhngeec jeel) :全草主治隋蛮窜帕(胆道蛔虫) ,故喉久天(串串咳) 《侗医学》。安国,讲秧:全草治小儿疳积病[10]。【土家药】翁死席(Ongv sirxir) :全草主治伤寒,咳嗽,白口疮,小儿疳积《土家药》。

温馨提示:
       同种中药在不同药典记载的药性不尽相同是因:主张不一、运用不一;
       究其原因有:因地而异或因医而异。
 

历史记载

【民间传说】
       相传,过去有一个农家孩子,自幼患鼻炎,常年鼻塞流黄脓鼻涕。孩子家里养了一群鹅,一天,他赶着鹅群到山边吃草,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却一口都不吃。小孩觉得很奇怪,用竹竿把鹅群赶到那种青草旁,鹅群低头闻闻就跑开了,小孩感到更加好奇,拔了一株草闻了一会,忽然小孩觉得鼻头发痒,连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通了,此后也没有再鼻塞、流脓涕了。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
0相关评论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