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十足目  下级分类
十足目  分类信息
分类名称 十足目
汉语拼音 shí zú mù
别 名
拉丁文学名 Decapoda
英文学名
图集

物种图集

简介        十足目(学名Decapoda)是节肢动物软甲纲的一目,也是甲壳亚门中最大的1目,共约9000多种。体分头胸部及腹部。胸肢八对,前三对形成颚足,后五对变成步足。包括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大多数种类发育过程中有明显变态,刚孵化的幼体是无节幼体或原溞状幼体(protozoea)。有许多是重要的食用种,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包含下目
       鳃不具次级分枝。卵产出后,附着于唯性腹肢上。第一期幼体为蚤状幼体。除枝鳃亚目之外,其余所有的种类都放在本亚目中。本亚目包括7个次目:猬虾下目 Stenopo-didea、真虾下目 Caridea、螯虾下日 Astacidea、海蛄虾下目 Thalassinidea、龙虾下目Pal-inura、歪尾下目 Anomura和短尾下目 Brachyura。河北省仅有真虾下目、海站虾下目、歪尾下目及短尾下目。

生长环境          十足目主要生活在海水,少数种类栖于淡水,如沼虾﹑米虾﹑蛄﹑华溪蟹等;个别为陆栖,如椰子蟹﹑地蟹等,但繁殖时,幼体必须在水中生活。有些种类则仅栖于河口半咸水域,如白虾﹑长臂虾。一部分游泳生活的虾类,步足没有爬行能力,其边缘具有长刚毛,只适于漂浮游泳,如樱虾科﹑莹虾科及部分对虾科和长额虾科的种类,其余都是底栖。毛虾和莹虾都生活在近岸浅海,樱虾则栖于深几百米到几十米的深水层中。海产种有些在表层至中深层水体中昼夜垂直移动。底栖种中,有的潜居底土内,但能作一定游泳活动。有些种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如对虾。它们虽然也能潜入海底泥沙表层,但在一定时期(主要是春季繁殖期和秋冬水温降低时期)作长距离洄游。
繁殖方式          虾﹑蟹类行两性生殖,交配时产卵(蟹类和部分虾类),或交配后待卵巢成熟时再产卵(对虾类)。十足目的受精卵孵化时大多数种类是原溞状幼体(溞状幼体),形状基本像个小虾,但附肢发育不全,如大部分爬行生活的虾和蟹类和游泳生活的真虾类;少数类型(如对虾类)孵化为无节幼体,体卵形,不分节,仅3对附肢,须经多次蜕皮(约6次),再经过3期原溞状幼体,3期糠虾幼体才变为幼体后期(仔虾或仔蟹);有极少数种类刚孵化出的幼体与成体基本相同,如螯龙虾属﹑螯虾﹑溪蟹等。
形态特征          体躯延长呈虾形(腹部发达)或缩短扁圆呈蟹形(腹部退化),有些种类介于其间,腹部不同程度地缩小或变形(如寄居蟹等)。头胸甲扩大,两侧覆盖胸肢基部,其前端在虾类中常形成额角;蟹类的头胸甲侧缘折向腹面形成完整的鳃室,适应潜入水底的生活。游泳生活的种类腹部很发达,共7节,多侧扁;腹肢发达,共6对,末对特化成尾肢,与尾节共同形成尾扇,掌握游泳的方向。当遇到敌害或惊扰时,它们急剧曲屈腹部用尾扇拨水,使身体迅速倒退以逃避袭击。爬行生活种类的腹部有的扁平(如龙虾类),有的曲卷并变形(如寄居蟹等),另有许多退化成薄片状甲板,失去尾肢和部分腹肢。蟹类雄性仅有第1﹑2对腹肢,变形为交接器,雌性仅有第2~5对腹肢,双枝型,失去活动功能,只用来抱卵。
         十足目有具柄的复眼,眼柄2~3节,角膜常斜接于柄上,有些深水种类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里,常失去角膜。第1触角柄部3节,基节基部背面有平衡囊,保持身体的平衡;游泳生活的种类常有柄刺;第3节末端有2鞭(部分虾类为3鞭),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游泳生活的种类和爬行生活的虾类的第2触角多有发达的鳞片(外肢),蟹类和部分寄居蟹类无此鳞片;内肢为触鞭,原肢基部有排泄器官即触角腺的开口。大颚粗壮,多分为切齿部和臼齿部,常有触须。第1小颚原肢内侧扩大成颚基,触须1节或2~3节。第2小颚外肢很发达,形成颚舟叶,在鳃室内不停摆动,而产生不断的水流,供呼吸之用。颚足3对都是帮助摄食的附肢,外肢多为鞭状,游泳生活的种类第3对颚足内肢长大,足状,蟹类和寄居蟹类则宽而短,盖于口腔(框)外面。步足5对,其中常有1﹑2或3对为螯状,其余为足状。游泳能力强的常具有外肢,内肢5节。十足目的鳃都在胸部,著生在胸肢底节上的是足鳃和肢鳃,在胸部侧壁上的是侧鳃,在底节与侧壁间的关节膜上的是关节鳃。按照鳃的基本结构,可分为:①枝状鳃,如对虾类;②叶状鳃,如真虾类和多数蟹类;③丝状鳃,如螯虾类﹑龙虾类﹑绵蟹类。腹肢原肢2节,内﹑外肢不分节,在虾类中是主要运动器官,也叫游泳足。蟹类雄性只有第1﹑2对腹肢,但变形为交接器。虾类中雄性常在第2对腹肢内肢的内侧有1个雄性附肢,可用来区分两性个体;真虾类各肢的内肢内侧又有1个小的内附肢,它上面的小钩可将左右肢连在一起,利于游泳活动。虾类尾肢发达,蟹类尾肢完全退化。
主要价值          十足目中许多种类是优良的食用种,有的产量很大,在渔业捕捞或养殖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对虾类是海产虾类中产量大﹑经济价值高的类群,特别是浅海产的对虾属﹑新对虾属等大中型种,鹰爪虾﹑长臂虾﹑白虾属﹑褐虾属等小型种。此外更小的毛虾属在较温暖的近岸海域产量特大。全世界虾蟹渔获总产量达 200多万吨。海产虾类如对虾属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褐对虾﹑斑节对虾等;淡水大虾如马来沼虾及其近似种和青蟹等,已经大量进行商品养殖,产量正在迅速增加。龙虾﹑螯龙虾也开始了养殖。厄瓜多尔﹑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等养殖对虾年产量都已超过 2万吨。1987年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约40多万吨,中国产15万吨,居世界首位。中国台湾省产量最多。
         在中国,有些虾﹑蟹和寄居蟹还作为中药材使用。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