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软甲纲  下级分类
软甲纲  分类信息
分类名称 软甲纲
汉语拼音 ruǎn jiǎ gāng
别 名 甲壳纲
拉丁文学名 Malacostraca
英文学名
图集

物种图集

特征图集

简介        软甲纲(学名:Malacostraca),又称甲壳纲,是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中的一个纲,是这个亚门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纲。这个纲中包括人们很熟悉的动物如十足目(如螃蟹、龙虾、虾等)、虾蛄、磷虾等。它还包括物种数量众多的端足目以及唯一的一个主要生存在陆地上的甲壳类动物等足目动物(如鼠妇等)。这个纲共有2.2万多个物种,占所有甲壳亚门的三分之二,所有比较大型的甲壳动物均属于这个纲。软甲纲最早出现于寒武纪。
       近年来对甲壳亚门的分类的讨论有争议,有些学者将软甲纲看作纲,有些则将它看作是一个亚纲。 

       软甲纲Malacostraca为甲壳总纲的第7大纲的软甲亚纲,软甲亚纲又分为14个目,其中最后一个目为十足目。大多数分类系统把40200种软甲纲动物归入2个亚纲:叶虾亚纲 Phyllocarida(狭甲月 Leptostraca)和真软甲亚纲 Eumalacostraca。叶虾类代表原始的类群(5-8-7节加尾节)。真软甲类的基本体制为5-8-6节加上尾节。但有的分类系统把掠虾总目从真软甲亚纲中分出来,提升为介乎叶虾亚纲和自软甲亚纲之间并列的一个亚纲―掠虾亚纲Hoplocarida。
       本纲是甲壳动物最高等、形态结构最复杂的类,包括蟹、虾、虾蛄等。身体虾形,或缩短为蟹形。有些类群头部与胸部体节愈合,形成头胸部,外被头胸甲,形状变化很大。
习性        软甲纲生物主要为海生,少数栖于淡水,有些种类也有完全陆生(等足目)。
       海生类型自潮间带到深海底都有分布,已知最大深度超过1万米(端足目、等足目、涟虫目)。大部种类为底栖型,部分为浮游型,栖息环境和生态特点有极大的差异。等足目的许多种营寄生生活。 
形态特征        软甲纲动物身体的节数固定,分区明显,一般是由20~21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6节,个别7节(叶虾目)及1尾节(最末节为尾节),除叶虾目外均无尾叉,除尾节外,其余各节都有附肢1对。部分胸部体节与头部合并,形成头胸部,之间分界消失。第1触角常为双枝型。第2触角外肢有时特化为鳞片,有时全缺。大颚多分化为切齿部和臼齿部,其间可能有带齿的活动片(囊虾总目),外侧常有触须。
       与低等甲壳类的显著区别是:它们的躯干部附肢分化为两类:胸肢8对,单枝或双枝型,原肢2节,内肢一般分5节,外肢有或无,腹肢6对──多为双枝型。两性生殖孔都在胸部,雌孔在第6胸节,雄孔在第8胸节。头部常有成对的复眼(有柄或无柄),少数种退化或全缺。发育过程中一般有幼体变态。刚孵化的幼体可能是无节幼体(如磷虾目、对虾类),或是溞状幼体(如真虾类、蟹),有些类群者与成体相似,只是附肢可能少1或2对(如囊虾类各目,部分淡水虾蟹)。内部器官变化较大。一般前肠具有构造较复杂的胃,胃分贲门部和幽门部,内有脊、沟和许多小骨片。消化腺通常为肝胰脏,开口于幽门部。
       口足目和叶虾目的心脏自胸部延长到腹部,心孔数目多;其它各目心脏一般较短(在胸部),心孔数目少。自心脏向前和向后各有一支大动脉。

软甲纲的特征包括:
       身体一般由21个体节组成。
       头分六节,有两对触角,一对大颚及两对小颚。
       胸部分八节,其前数对的足常特化为颚足。
       腹部共有六个腹节,其腹足往往被用来游泳。
       拥有复眼,位于杆上或者固定。
       胃分两腔。
       拥有集中的神经系统。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