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鸟臀目  下级分类
鸟臀目  分类信息
分类名称 鸟臀目
汉语拼音 niǎo tún mù
别 名 鸟盘目
拉丁文学名 Ornithischia
英文学名
图集
简介 鸟臀目(拉丁目名Ornithischia或Predentata)也称为鸟盘目。是一类有喙(外观类似鸟喙)的草食性恐龙。意思是“如鸟类般的臀部”。之所以有这种名字,是因为它们拥有与鸟类相似的骨盆结构。 

恐龙总目被哈利·丝莱(Harry Seeley)于1887年分为两目:蜥臀目、鸟臀目。这种分法主要根据形状类似鸟的骨盆(但是鸟类并非鸟臀目的后代)、脊椎骨的细节、以及是否拥有前齿骨。鸟臀目(目名Ornithischia或Predentata)ornithischia之名源自希腊文中表示“鸟的”的ορνιθειος(ornitheos)与表示“髋关节”的ισχιον(ischion),意思是“如鸟类般的臀部”。前齿骨是下颌前段的一块从齿骨额外生长的骨头,形状为U形。前齿骨与上颌的前上颌骨互相咬合。它们呈现类似鸟嘴的形状,可以撕裂植物。然而一般认为鸟类实际上是蜥臀目(Saurischia,“蜥蜴般的臀部”)的后代。

鸟臀类中的鸟脚类恐龙由多种多样的素食恐龙组成。鸟脚类的进化中,牙齿的变化较为明显。牙齿数目由少到多,牙齿和质的分布从全面覆盖整个牙齿到只覆盖一面,即上齿覆盖外侧面,下牙覆盖内侧面。牙齿切割和咬裂的功能增强。
习性 鸟臀目恐龙嘴的前部都长有坚硬的角质喙,角质喙上没有长牙齿,但本身很锋利,能帮助它们轻松地咬断植物的枝叶。它们嘴的后部还长有像臼齿一样的大牙,这让它们可以对吞下的食物进行咀嚼。
它们是唯一一种拥有像臼齿一样的大牙的恐龙。它们吃草和树的枝叶,在咽下食物前会用大牙将食物磨成半糊状,这有利于吞咽和消化。 
形态特征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
在鸟臀目中,至少有三个演化支演化成可采四足步态行走。有科学家推测,在鸟臀目的早期演化阶段,已经出现往四足步态的演化趋势。
所有的鸟臀目恐龙都有一些主要的共性:耻骨朝后和坐骨平行(Ornithischia的意思是鸟臀,现代鸟类的骨盆中的耻骨也朝后)。除了臀部的骨骼之外,鸟臀目恐龙(颔齿类)都具备的其他主要特征是,它们长有两排很深的牙齿。这种特征显现在头骨上,就表现为两排很深的齿洞。很多古生物学家就是凭借这一点,来证明和还原这些恐龙的脸部特征的。(因为所有的鸟臀目恐龙都是食草类动物,所以它们的面颊在咀嚼过程中要含住食物是一项重要特点。)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