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名称 个人中心 退出登陆
鳃足纲  下级分类
鳃足纲  分类信息
分类名称 鳃足纲
汉语拼音 sāi zú gāng
别 名
拉丁文学名 Branchiopoda
英文学名
图集

物种图集

简介        鳃足纲(Branchiopod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亚门(Crustacea)的一纲,是甲壳动物亚门中比较原始的类群,起源于古生代的寒武纪。鳃足纲下设2个亚纲3个目,分别为:萨甲亚纲(Sarsostraca),包括无甲目(Anostraca);叶足亚纲(Phyllopoda),包括背甲目 Notostraca、双甲目 Diplostraca。全世界有800余种,中国有250种以上。常见种有丰年虫、鲎虫、蚌虫、溞等。 
       鳃足纲是甲壳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种类。外形是头胸甲有或无,如有则呈介壳形或背盾形。躯干部体节数目变化很大,腹部不具附肢,但末端有尾叉,有成对复眼。第一触角退化,不分节;大颚不具触须;第二小颚退化或全缺;胸肢多呈叶状,为运动和呼吸器官,形状相似,但数目变化很大。发育有变态。
       本纲包括的种类,绝大部分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出现于湖泊、池塘、水田或雨后易干涸的小水池中。在温带地区,它们常出在晚春与初秋的季节,生命周期短,因此有的种类出现时间不长,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消失。
       头胸甲有或无。第一、第二小颚退化或无。胸部和腹部的体节和附肢的数目在不同类群变化大。躯干部附肢不与头部合并,故无颚足。躯干部的各附肢形态相似,向后逐渐变小;后面几节无附肢。腹部通常无附肢。尾节通常有尾叉。身体的附肢通常为叶足状,用于游泳或滤食,或兼具两种功能;附肢主要由血腔的压力而不是依靠角皮的支持。有鳃。
       对鳃足类难以做一个概括性的描述。鳃足类大多数为小型的淡水种,体区小,叶足状。在暂时性水体中生活的种类,大多数生命周期短,在数周内即完成生命周期。为适应这种生活,多数类群能产生抗干旱的卵或合子,它们能维持生命数年到数十年,直到下一次降雨。许多种类营孤雌生殖和孵育所产的卵。
       把提出一些分类阶元名(如萨甲亚纲 Sarcostracta、卡甲亚纲 Calmanostralca、叶足亚纲 Phyllopoda)来命名鳃足纲中的一些有疑问的姐妹群。但一般在教科书中暂不采用,在本志中亦不提“亚纲”,而直接介绍目级阶元。
       本纲包括无甲目、背甲目和双甲目这三个目。双甲目包括原先的贝甲目 Concostraca和枝角目 Cladocera,因为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表明这两类近缘,把这两个目合并为双甲目。在双甲目中共包括四个亚目,原贝甲目的种类分配在三个亚目(光尾亚目 Laevicaudata、刺尾亚目 Spinicaudata、圆蚌虫亚目 Cyclestherida)中;原枝角目的分类地位亦下降为第四个亚目(枝角亚目 Cladocera)。鳃足纲是一类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甲壳动物,共有10个目,现生种类为8目25科约120属约900种,另2目为已灭绝的类群。
       分类讨论:鳃足纲在形态上的歧异很大,进化过程中幼态形成( paedomorphosis)、特征逆转( character reversal)和趋同( convergence)等等在鳃足类的进化中起过很大的作用。因此,其形态上的特征性状的同源性难以确定,作为该类单系的共同衍征十分稀少,缺少能把一个目与另一个目相关联的特征。因而各家对鳃足类的分类持有各种不同的意见。 Fryer(1987)曾对鳃足纲的分类系统作过修订,把鳃足纲分为10个目:缺甲目 Anostraca(灭绝)、无甲目 Anostraca、背甲目 Notostraca、卡节目 Kazacharrthra(灭绝)、光尾目 Laevicaudata、棘尾目 Spinicaudata、异足目 Anomopoda、栉足目 Ctenopoda单足目 Haplopoda和钩足目 Onychopoda。
习性        枝角目绝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仅少数分布于海洋。无甲目的卤虫生活于沿海高盐水池、盐田和内陆咸水湖中,一般种类习栖于浅水池塘,坑塘或沟洼等暂时性的小水体中。它们常突发性地大量出现,特别是晚春和初秋期间。当水中存在肉食性昆虫或鱼类时,它们的数量就很少或绝迹。背甲目除能游泳外,还能在池底匍匐前进或穴居底面松土中。枝角目和介甲目的主要行动器官是第2对触角,其游泳足仅有辅助作用。除少数种类外均为滤食性,游泳足的边缘具过滤作用的细刚毛。当水流从前向后经过身体腹面时,可将水流中的食物过滤汇集成食物颗粒,经各胸肢在腹面中线形成的食物沟送入口中。少数鳃足类(如数种枝角目)为掠食性,它们前部的附肢变成执握器,可捕捉小的甲壳动物,用大颚撕碎咀嚼。 
繁殖方式        鳃足纲动物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除有性生殖外,也有孤雌生殖。雌性的产卵量随类别而异,所产的卵有薄壳的夏卵和厚壳的冬卵(休眠卵),前者在产出后藏于育卵囊中,在囊内孵化,而冬卵则直接产于水中,可耐干燥或冰冻,度过不良时期,待环境条件适宜时可继续发育而孵化。除大量枝角目及少数介甲目为卵胎生外,其余所有鳃足类的卵均孵化为无节幼体,经若干次蜕皮即为成体。 
形态特征        鳃足纲动物略呈虾形,有些种无明显分节。大多是小型种类,体长约0.25~10毫米,最大个体可达几十毫米。头胸部覆以整片背甲(头胸甲)或具两片介壳,有的类群(如无甲目)不具背甲。无甲目的复眼有柄,其他类群复眼无柄,相距很近,或部分愈合,一般在两复眼之间有一个单眼。第1触角细小,单枝,不分节。第2触角形状各异。口器大部分被上唇所覆盖,大颚触须退化或消失,大颚齿内缘具细栉齿。第1小颚为三角形小片。第2小颚退化或消失。大多躯干部体节形状相似,节数变化很大,无明显的胸、腹界限,常将生殖节前的体节称胸部,无附肢的部分称腹部。最末一体节称尾节,附1对尾叉或尾爪。躯干部附肢称游泳足,形状基本一致,有的分内、外枝,有的扁平呈叶状,足的内缘分成数片内叶(一般5~6叶),其中最基部的一叶较厚,内缘多刺毛,有颚的作用,称为颚基;外缘最基部的一叶称为前上叶;其次一叶明显的比其他叶显著厚,呈卵圆形或长卵形,边缘无刚毛,是呼吸器官,称为鳃叶,也称上肢,足末端一叶较大,称扇叶。鳃足类的游泳足是主要运动器官,但有呼吸作用,此外尚可滤取食物,并送至口部。 
主要价值        淡水水域中,枝角目是鱼类良好的天然食料,而当介甲类大量繁殖时,却影响鱼苗的生长。许多化石种类对研究地质和寻找石油有一定的用处。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