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
体小型至巨型,体长一般在4~115毫米间,仅少数种类小形。口器为典型咀嚼式口器,多数种类为下口式,少数穴居种类为前口式。
上颚
上颚发达,强大而坚硬。
触角
触角长而多节,多数种类触角丝状,有的长于身体,有的较短;少数种类触角为剑状或锤状。
复眼
复眼发达,大而突出,单眼一般2—3个,少数种类缺单眼。
前后翅
前翅狭长、革质,停息时覆盖在体背,称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宽大,停息时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翅脉多平直。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片状。有的前翅较宽,雄性在肘—臀脉区特化成发音构造,两前翅相互摩擦发音(如螽斯、蟋蟀、蝼蛄等)。
前胸
前胸特别发达,可活动,前胸背板发达,常向背面隆起呈马鞍形,中、后胸愈合。
足部
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部分种类前足胫节膨大,特化成开掘足(如蝼蛄),适于掘土,多数种类后足形成跳跃足(如蝗虫、蟋蟀、螽斯)。跗节3~4节,少数种类1节。腹部一般11节,少数仅见8—9节,第11腹节较退化,分成背面的肛上板和两侧的肛侧板。
生殖器
雄性外生殖器通常被扩大的第9节腹板所盖。具尾须1对,短而不分节或长丝状。雌虫产卵器一般都很发达,仅蝼蛄等无特化的产卵器。
发音器
多数种类雄虫常具发音器,以左、右翅相互摩擦发音(如螽斯、蟋蟀、蝼蛄等),或以后足腿节内侧的音齿与前翅相互摩擦发音(如蝗虫)。发音主要为了招引雌虫。雌虫不发音。能发音的种类常具听器(雌、雄两性通常均具听器,仅少数种类不明显或缺),螽斯、蟋蟀、蝼蛄等的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或显露,或呈狭缝形;蝗虫类的听器位于腹部第1节的两侧,近似月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