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ōng lǘ kē

棕榈科

棕榈科 的介绍
分类名称:

棕榈科

汉语拼音:

zōng lǘ kē

别名:

山菜椰科、糖棕科、省藤科、蜡椰科、竹节椰科、椰子科、贝叶棕科、苇椰科、根柱椰科、鳞果棕科、窗孔椰科、袖苞椰科、香竹节椰科、水椰科、海枣科、象牙椰子科、樱桃椰科、棕竹科、菜棕科、西谷椰科、巧椰科、槟榔科

拉丁文学名:

Arecaceae

英文学名:

palms

简介

展开更多
棕榈科(Arecaceae或Palmae)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科,有183属,2300-2600种。
        棕榈科属于单子叶植物分支中的棕榈目,种数次于兰科、禾本科、莎草科和天南星科,为单子叶植物第五大科。在英文中,棕榈科植物统称palms或palm trees;在中文中,棕榈科植物则无简单的统称,有些文献以“棕榈”作为统称,这样容易和作为种中文名的棕榈(学名Trachycarpus fortunei)混淆。

特征简述

        灌木、藤本或乔木状,茎通常不分枝,表面平滑、粗糙或有刺;叶互生,在芽时折叠,羽状或掌状分裂,稀为全缘或近全缘,叶柄基部通常扩大成具纤维的鞘;花小,单性或两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有时杂性,组成分枝或不分枝的肉穗花序;花萼3,花瓣3,离生或合生;雄蕊通常6,稀多数或更少;果实为核果或硬浆果,果皮光滑或有毛、有刺、粗糙或被以覆瓦状鳞片。

生活型
        灌木、藤本或乔木状。茎“木质”,虽然不像真正的木本植物那样有形成层,但有时可通过初生生长使直径不断增大,有时甚至呈膨大状。茎单生或丛生,纤细至极粗,极矮至极高,直立、攀缘或匍匐,或为地下茎;通常不分枝,稀为二歧状分枝。其中,茎单生、乔木状、不分枝的生活型最为常见,在《尔雅》中称为“檄木”。茎表面平滑、粗糙或有刺;节间极短至长,叶痕明显或不明显。具支柱根或无。根有时变态为根刺。


        叶互生,螺旋状排列,稀排成二列或三列。叶柄基部通常扩大成具纤维的叶鞘,叶鞘初生时基部总为管状,有时在茎上方形成名为“冠轴”(crownshaft)的结构,后来大多开裂;有刺、皮刺或无,光滑或具各式鳞片、毛被,有时在叶柄前方或两侧具有舌状附属物。叶柄通常存在,实心圆柱形,或在近轴侧有各式沟、脊,无刺或有刺、齿,光滑或具各式鳞片、毛被;叶柄和叶片连接的部位有名为“叶矛”(hastula)的结构或无。叶片为掌状分裂至复叶、有肋掌状分裂至复叶、羽状分裂至复叶、二回羽状复叶或二裂,或全缘而具羽状脉;芽时扇状折叠,长大时沿近轴的折痕开裂(内向镊合状),此时从叶侧面看去,裂片或小叶呈单个或连续的“∨”形,或沿远轴的折痕开裂(外向镊合状),此时从叶侧面看去,裂片或小叶呈单个或连续的“∧”形,稀在折痕间开裂或不开裂。裂片或小叶披形状或线状至菱形,或为楔形,通常存在中肋和多数平行的二级叶脉;顶端急尖、渐尖、截形、偏斜或二裂、啮蚀状或具不规则的牙齿或裂片;有时沿边缘和/或主脉有刺或刚毛,具各式鳞片或毛被,横向小脉明显或不明显;近轴小叶有时变态为刺(刺状叶),很多藤本种类的叶轴末端则延伸成为攀缘鞭(卷须),有时同时具有刺状叶。


        多年生一次开花结实,或多次开花结实。花序腋生,单生或多枚簇生,位于叶下、叶间或在叶上聚集成复花序,不分枝的穗状花序至具有多达6级分枝,通常自基部向顶部渐成熟,稀为自顶部向基部渐成熟;在省藤属(Calamus)一些种中花序变态为攀缘鞭。花序梗短至长;先出叶通常具2脊,形状和大小多变,稀将第一级分枝包围其中。花序梗苞片无至多数,形状和大小多变。花序轴短或长于花序梗,花序轴苞片与花序梗苞片同形或异形,或高度退化。小梗(花枝)短至长,纤细至粗壮,小梗苞片明显至微小,或状似缺如,有时侧面合生并贴生在小梗上,形成容纳花的凹穴。
        花小,两性或单性,单性时雌雄花同形或二形,同株或异株,有时杂性。花无梗或有梗,单生或组成各式的螺卷聚伞花序,包括二花螺卷花序、三花螺卷花序和线形螺卷花序,稀为短的单轴花簇。花被稀同形,通常明显分化为萼片和花瓣,稀为单轮而有数目不定的裂片。萼片(2)3(稀更多),离生或各式合生,通常覆瓦状排列或基部合生,稀为镊合状排列或彼此远离;花瓣(2)3(稀更多),离生或各式各生,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或大部覆瓦状而具镊合状的短尖。雄蕊(3)6(或多至950枚或更多);花丝在芽中直立或内弯,离生或各式合生,或贴生于花瓣上,或既合生又贴生于花瓣上;花药基着或背着,稀为二型,或具距离甚远的花粉囊,直立或稀扭曲,内向、侧向或外向开裂,或稀孔裂。雌花中的退化雄蕊形态多变,从齿状到发育良好均有,离生或合生,有时贴生于花瓣或雌蕊上,稀不存在。雌蕊离生,具(1-2)3(4)枚心皮,或各式合生,具3室(稀为更多室,可多至10室),或仅具1个可育的子房室而为假单室;心皮蓇葖果状或稀为瓶状,光滑、具各式毛被或覆以覆瓦状鳞片;分花柱离生或不明显分化,或合生成单花柱;柱头直立或外弯,稀不分化。胚珠在每室中单生,倒生、半倒生、弯生或直生,基生、侧生或顶生。雄花中的退化雌蕊存在或否,形态多变,从微小、常3裂到大形、瓶状、高出雄蕊均有。

果、种子
        果实通常具1枚种子,有时具2-3(-10)枚,小至极大,花柱残余顶生、侧生或基生。果皮光滑或有毛、皮刺、栓质疣,或被以覆瓦状鳞片;中果皮肉质、多纤维或干燥;内果皮不分化或薄,有时在胚上方有小孔,或较厚,此时在中部以下或以上常具3个或多个开孔。种子贴生于果皮或分离;种皮薄或有时肉质;胚乳均质或嚼烂状,有时为种皮所穿入,所贮存的营养物质为半纤维素、糊粉或脂类,但不为淀粉;胚顶生、侧生或基生。种子萌发时有邻生舌状、远生舌状和远生管状3种类型;初生叶为全缘的单叶、二裂、掌裂或羽裂,通常和成叶异形。

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泛热带分布,少数种类延伸至温带地区。

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棕榈科植物的典型生活型是不分枝的乔木状高大植物,叶常绿,巨大,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在茎顶聚生成庞大的叶丛。然而,棕榈科植物的生活型事实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除了这种典型类型外,还有不少种为灌木状、藤本甚至无地上茎。不过,棕榈科的天然分布局限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只有极个别种可以分布到暖温带。在其天然分布区,棕榈科植物可以占据多种生境,从雨林到荒漠均可见。

主要价值

展开更多
        棕榈科是堪与禾本科相媲美的经济大科。其中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嗜好品作物等多种类型的经济作物,不少作物有悠久的利用历史;还有很多种类已经作为观赏植物广泛栽培。在很多历史文化中,棕榈科植物被寄予了胜利、和平、多产等多种文化含义。对于气候较冷的地方的居民来说,棕榈科植物则是热带风光和度假的象征。
展开更多
遗传分子学分类系统 目录
遗传分子学分类系统
棕榈科 下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