藠头jiào tóu

简介

展开更多
中文学名:

藠头

汉语拼音:

jiào tóu

别名:

荞头、薤、薤白、野韭菜、火葱、野葱

商品名:
土名:

【潮汕地区:六藠、六苏(潮阳)】

拉丁文学名:

Allium chinenes

拉丁文异名:

Caloscordum exsertum、Allium bakeri、Allium martini、Allium bodinieri

       藠头是石蒜科、葱属的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
生成卡片
制作人:
   附言:
0/32
立即生成
立即下载

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国内产地:原产中国,在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也有野生;
       国外分布: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美国均有栽培。

物种分类法

益处

展开更多
       藠头具有消食、除腻、散结、下气等药用功效。

毒性

展开更多
       无毒。

特征图集

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茎:鳞茎数枚聚生,狭卵状,粗(0.5-) 1-1.5(-2) 厘米;鳞茎外皮白色或带红色,膜质,不破裂;

       叶:叶2-5枚,具3-5棱的圆柱状,中空,近与花葶等长,粗1-3毫米;

       花:花葶侧生,圆柱状,高20-40厘米,下部被叶鞘;总苞2裂,比伞形花序短;伞形花序近半球状,较松散;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1-4倍,基部具小苞片;花淡紫色至暗紫色;花被片宽椭圆形至近圆形,顶端钝圆,长4-6毫米,宽3-4毫米,内轮的稍长;花丝等长,约为花被片长的1.5倍,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外轮的无齿,锥形;子房倒卵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

识别特征

展开更多
       茎:鳞茎数枚聚生,狭卵状,粗(0.5-) 1-1.5(-2) 厘米;鳞茎外皮白色或带红色,膜质,不破裂;
       叶:叶2-5枚,具3-5棱的圆柱状,中空,近与花葶等长,粗1-3毫米;
       花:花葶侧生,圆柱状,高20-40厘米,下部被叶鞘;总苞2裂,比伞形花序短;伞形花序近半球状,较松散;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1-4倍,基部具小苞片;花淡紫色至暗紫色;花被片宽椭圆形至近圆形,顶端钝圆,长4-6毫米,宽3-4毫米,内轮的稍长;花丝等长,约为花被片长的1.5倍,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外轮的无齿,锥形;子房倒卵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

习性

展开更多
       物候期:花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藠头适应性较强,生长土壤pH值6.0-8.0之间均可,以pH6.5-7.5之间最为适宜。该种能适应弱光照,以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土壤为宜。冬季严寒,藠头生育停滞。翌年4月又开始生长。该种在偏冷凉气候条件下发育较为良好,且叶宜在寒冷气候生长,其生育适温15-21 ℃,在5-10 ℃下仍然缓慢生长,鳞茎膨大适温为20 ℃,气温高于30 ℃以上时休眠。 

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食疗本草》:“患寸白虫人,日食七颗,经七日满,其虫尽消作水即瘥。”
       《新修本草》 :“薤乃是韭类,叶不似葱……薤有赤白两种 :白者补而美,赤者主金疮及风,苦而无味。”
       《神农本草经》:“治金疮疮败,轻身者不饥耐老。”  

温馨提示:
       同种中药在不同药典记载的药性不尽相同是因:主张不一、运用不一;
       究其原因有:因地而异或因医而异。

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食用价值
       藠头味道可口,个大,色白,柔嫩,汁多味足,制成的罐头酸甜可口。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消食、除腻、防癌等功效,是名副其实的保健食品。藠头中含糖分8%-12%、蛋白质5%-7%,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 

人工繁殖

展开更多
       藠头为无性繁殖作物,以鳞茎作种球,秋季栽培的种球内已宿存有数个分球芽,栽后不久即萌发生长。分球芽不断长出新叶,当年都能形成大小不等的分球,每个分球有叶2-4片。

土壤选择
       藠头为无性繁殖,准备好球茎后即可栽植。宜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黏壤和壤土也可种植。除低洼田块不宜种植外,无论是平原或丘陵、山坡的微酸性到中性土壤均可种植,以pH值6.2-7.0的砂壤土种植较好。由于藠头的根系能分泌丙烯基硫化物,对土壤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因此不宜连作,也不宜与其他葱蒜类蔬菜接茬,最好与大豆、花生、瓜类或油菜等轮作。

整地作畦
       前茬作物收获后翻耕,施足基肥后耕耙作畦,畦向以南北向为宜,畦宽2米左右、畦沟宽40厘米、深 17-23厘米,具体视地势高低而异。如利用水田改旱地种植,畦沟应深达20厘米以上,并要做到“三沟”配套,保证排水畅通、雨止田干。

栽植方法
       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当地天气转凉,平均气温降到25 ℃以下时种。选择鳞茎大小比较均匀的植株,将鳞茎逐一分开,再选择横径达1.5厘米 以上的种藠,剪去枯黄叶片及枯根便可种植。种植前先在畦面按行距18-20厘米开8-10厘米浅沟,把种藠按株距9-10厘米沿沟的一侧半卧式摆放,使径端朝向同一方向,然后开第二条沟,将第二条沟中开出的细土覆盖在前一沟上,使前沟盖平,以种藠全部埋入土中为度,每公顷约种植45万株。覆土厚度以6-8厘米为宜,太浅则鳞茎会发青,太深则鳞茎不易膨大。而且半卧式种植可使将来出叶后鳞茎与地面之间出现一个弯曲的颈部,既可防止日后雨水冲洗,使种茎露出土面,又可使新生分蘖的鳞茎在土中膨大,防止见光发青。

水肥管理
       藠头的需肥特点是喜硫、不耐氮。生长期内所需的纯氮、磷、钾比例为1:0.12:0.39,同时需要较高的有机质、腐植酸和多种中、微量元素。一般基肥施充分腐 熟堆肥或厩肥每公顷22.5-30.0吨,另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每公顷各300千克,钾肥可用草木灰每公顷2250-3000千克代替。苗出齐后及时松土、追肥、清除杂草。追施 10%腐熟稀粪水或0.5%尿素稀肥水,用量为每公顷15.0-22.5千克。开春后用尿素每公顷300-450千克、硫酸钾每公顷150千克分2次于露水干后撒施。鳞茎膨大后期,种植行要培土,防止鳞茎露出土面发青变老。生长期间特别是春季要注意防旱排涝,以防根茎腐烂等。 

病害防治

展开更多
虫害
       藠头主要虫害有葱蓟马和种蝇幼虫地蛆。葱蓟马体型很小,成虫和幼虫均可锉食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很多细密长形灰白斑点,严重时使叶片扭曲枯黄。发生初期可用溴氰菊酯或功夫菊酯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种蝇幼虫地蛆危害藠头根和鳞茎,为预防虫害发生,严禁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若已被感染,发生初期可用溴氰菊酯或功夫菊酯 2000-2500倍液灌根。

病害
       藠头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紫斑病,均在叶上产生梭形或不规则病斑。霜霉病病斑为黄褐色,紫斑病病带紫色,最后使叶片枯死。2种病害防治方法大体相同,可以兼治。为避免病害发生,需注重合理轮作,清沟排水。发病初期可用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按 0.5千克硫酸铜、1千克石灰、100千克水配制),或80%百菌清800倍液喷施。 

基因特征

展开更多
       染色体:2n=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