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龙葵hóng guǒ lóng kuí

简介

展开更多
中文学名:

红果龙葵

汉语拼音:

hóng guǒ lóng kuí

别名:

红葵、矮株龙葵

拉丁文学名:

Solanum villosum

拉丁文异名:

Solanum alatum、Solanum nigrum var. humile、Solanum miniatum、Solanum humile

英文学名:

hairy nightshade

       红果龙葵是茄科、茄属直立草本植物。
       红果龙葵曾被认为是龙葵的变种,现已确定为独立种。

       红果龙葵于2006年在内蒙古发现,被定为内蒙古被子植物新纪录,该植物在甘肃也有分布,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和宁夏地区的接壤间接地为在宁夏的分布提供了佐证。
生成卡片
制作人:
   附言:
0/32
立即生成
立即下载

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国内产地:河北(栽培)、山西、甘肃、新疆、青海诸省;
       国外分布:欧洲;

物种分类法

特征图集

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生活型: 直立草本;
       株:高约40厘米,多分枝,小枝被糙伏毛状短柔毛并具有棱角状的狭翅,翅上具瘤状突起;

       叶:叶卵形至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近全缘,浅波状或基部1-2齿,很少有3-4齿,两面均疏被短柔毛;叶柄具狭翅,长5-8毫米,被有与叶面相同的毛被;

       花:花序近伞形,腋外生,被微柔毛或近无毛,总花梗长约1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花紫色,直径约7毫米,萼杯状,直径约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萼齿5,近三角形,长不及1毫米,先端钝,基部两萼齿间连接处成弧形,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1毫米,冠檐长约5毫米,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边缘被绒毛;花丝长约0.5毫米,花药黄色,长约1.5毫米,顶孔向内;子房近圆形,直径约0.5毫米,花柱丝状,长约3毫米,中部以下被白色绒毛,柱头头状;

       果:浆果球状,朱红色,直径约6毫米;

       种子:近卵形,两侧压扁,直径约1毫米;

识别特征

展开更多
       识别要点:与龙葵的主要区别为:本种为多分枝的匍匐草本,枝沿棱角具齿,茎叶均被疏生伏卧的卷曲毛;
       株:高约40厘米,多分枝,小枝被糙伏毛状短柔毛并具有棱角状的狭翅,翅上具瘤状突起;
       叶:叶卵形至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近全缘,浅波状或基部1-2齿,很少有3-4齿,两面均疏被短柔毛;叶柄具狭翅,长5-8毫米,被有与叶面相同的毛被;
       花:花序近伞形,腋外生,被微柔毛或近无毛,总花梗长约1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花紫色,直径约7毫米,萼杯状,直径约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萼齿5,近三角形,长不及1毫米,先端钝,基部两萼齿间连接处成弧形,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1毫米,冠檐长约5毫米,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边缘被绒毛;花丝长约0.5毫米,花药黄色,长约1.5毫米,顶孔向内;子房近圆形,直径约0.5毫米,花柱丝状,长约3毫米,中部以下被白色绒毛,柱头头状;
       果:浆果球状,朱红色,直径约6毫米;
       种子:近卵形,两侧压扁,直径约1毫米;

成长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