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绒草bái róng cǎo

简介

展开更多
中文学名:

白绒草

汉语拼音:

bái róng cǎo

别名:

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轮菜、北风草、灯笼草、银针七、白花草

土名:

【潮汕地区: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南澳)、节节花(澄海)、耳爬草、老虎花(揭阳)】

拉丁文学名:

Leucas mollissima

       白绒草是唇形科、绣球防风属的多年生匍枝直立草本植物。
生成卡片
制作人:
   附言:
0/32
立即生成
立即下载

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产云南,广西西部及贵州西部;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

物种分类法

益处

展开更多
       全草可入药,在云南有些地方用于治肾虚、遗精及阳萎,并作为配伍用以治骨折。

特征图集

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生活型:直立草本;
       株:高达1米;

       茎:茎细长扭曲,被白色平伏柔毛状绒毛,多分枝,节间长;

       叶:叶卵形,长2.5-4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或心形,具圆齿状锯齿,两面密被柔毛状绒毛,上面具皱纹;叶柄长达1厘米,密被柔毛状绒毛;

       花:轮伞花序球状,径1.5-2厘米;苞片线形,长2-3毫米,密被长柔毛;花萼管形,长约6毫米,密被长柔毛,内面喉部被微柔毛,萼口平截,10脉显著,萼齿10,长三角形,长约1毫米,果时直立;花冠白、褐黄或粉红色,长约1.3厘米,冠筒长约7毫米,内面中部具毛环,下唇较上唇长1.5倍,中裂片倒心形,侧裂片长圆形;

       果:小坚果黑褐色,卵球状三棱形;

识别特征

展开更多
       株:高达1米;
       茎:茎细长扭曲,被白色平伏柔毛状绒毛,多分枝,节间长;
       叶:叶卵形,长2.5-4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或心形,具圆齿状锯齿,两面密被柔毛状绒毛,上面具皱纹;叶柄长达1厘米,密被柔毛状绒毛;
       花:轮伞花序球状,径1.5-2厘米;苞片线形,长2-3毫米,密被长柔毛;花萼管形,长约6毫米,密被长柔毛,内面喉部被微柔毛,萼口平截,10脉显著,萼齿10,长三角形,长约1毫米,果时直立;花冠白、褐黄或粉红色,长约1.3厘米,冠筒长约7毫米,内面中部具毛环,下唇较上唇长1.5倍,中裂片倒心形,侧裂片长圆形;
       果:小坚果黑褐色,卵球状三棱形;

习性

展开更多
       花期5-10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生于阳性灌丛,路旁,草地及荫蔽和溪边的润湿地上,海拔750-2000米。

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主治功能:清肺止咳,咯血,胸痛;外用治疖肿,乳腺炎。

温馨提示:
       同种中药在不同药典记载的药性不尽相同是因:主张不一、运用不一;
       究其原因有:因地而异或因医而异。